耳科學
耳科學 |
中文名:耳科學 外文名:otology 所屬學科:醫學 公布年度:1989年 |
耳科,系專論治耳部疾。清初在江蘇省蘇州市養育巷,曾有專門從事耳科的中醫。耳科在唐代時曾合併在耳目口齒科中。宋代始,耳目口齒科逐漸劃若干獨立的小科,參見耳目口齒科條。 常見耳科疾病: 耳部外傷、外耳炎、中耳炎、中耳積水、中耳珍珠瘤、聽力障礙、耳鳴、眩暈、突發性耳聾、耳咽管阻塞、助聽器選配、人工電子耳手術、聽力語言訓練 。
目錄
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好發於兒童。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症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多發群體兒童。
病因: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引起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則壓力迫使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3.游泳時應避免將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外傷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樣液體,以免影響創口的癒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誘發中耳炎。
4.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5.吸煙包括吸二手煙,也會引起中耳炎。吸煙可引起全身性的動脈硬化,尤其是香煙中的尼古丁進入血液,使小血管痙攣,血液黏度增加,給內耳供應血液的微動脈發生硬化,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嚴重影響聽力。
6.長時間用耳機聽搖滾類的大分貝的音樂,如果時間較長的話,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臨床表現
1.化膿性中耳炎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的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有發熱、嘔吐等。嚴重的併發症有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其他併發症有迷路炎、面神經麻痹等。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併發症。①全身症狀 輕重不一。可有怕冷、發熱、乏力、食慾減退。小兒全身症狀較重,常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鼓膜一旦穿孔,體溫即逐漸下降,全身症狀明顯減輕。②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漸加重。如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加重,耳痛劇烈者夜不能眠,煩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膿後,耳痛頓減。③耳流膿 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可為黏液、黏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並伴有異臭味。④聽力減退及耳鳴 開始感耳悶,繼則聽力漸降,伴耳鳴。耳痛劇者耳聾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暈,穿孔後耳聾反而減輕。⑤耳聾 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一般為傳導性聾。
2.非化膿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聽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於感冒後、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出現聽力下降,可有「自聲增強」現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聾的嚴重程度常有波動。壓迫耳屏或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積液黏稠時,聽力不會因為頭位的變動而改變。兒童多無聽力下降的主訴,表現為對父母的呼喚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電視時要求過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時可有輕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繼發感染時可出現耳痛。
(3)耳內悶脹感或閉塞感。
(4)耳鳴 一般不重,可為間歇性,當頭部運動、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少數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還可出現耳內流水,但是持續時間甚短,僅為數小時或1天左右。
(5)耳鏡檢查 急性期鼓膜周邊有放射狀血管紋。鼓膜緊張部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後、上方移位;錘骨短突外突明顯。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淡黃、橙紅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藍色,不透明。若分泌物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線,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增多;若鼓室內積液多,則鼓膜外突,鼓膜活動度受限。
外耳炎
引起外耳炎的原因不少,其中包括細菌感染和特應性濕疹等皮膚疾病。如果耳道內壁的敏感皮膚浸泡在水中太久,例如游泳時,或倘若用棉花棒等異物搔抓,刺激耳道內壁,或長期耳垢阻塞,那麼發生感染的機會也會越大。
真菌性外耳炎是一種好發於夏季,多見於氣候潮濕,溫暖地區的外耳疾病。中國的長江和珠江流域易發生本病。多數學者認為,外耳炎致病的真菌以麴黴菌、青黴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較為多見,其誘因為游泳、淋浴、中耳長期流膿、耳內滴入不適當的藥物。因此,外耳道長期處於潮濕狀態,加上溫暖的環境,使真菌容易生長。另外,挖耳損傷也為繼發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無症狀,但一般均有耳內發癢或奇癢及悶脹感,有少量水樣分泌物。若因炎症使脫落的上皮與菌絲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蓋在鼓膜表面,則可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
若有細菌感染,則可引起外耳道腫脹、疼痛及流膿。檢查時多見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黃色或者煙灰色霉苔,其狀如薄膜或粉絲,甚似發霉。揭去苔膜,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表面輕度糜爛或有少量滲血。將霉苔置於載玻片上,滴加少許10%氫氧化鉀溶液,蓋妥並適當加溫,若於顯微鏡下見到菌絲體或芽胞狀物,即可明確診斷。 當接觸或移動耳部的外側帶內部分,可能會出現觸痛感。然而,主要影響耳道的症狀包括:發癢、耳朵有稠厚、白或黃色的滲出液、假如耳垢或滲出液阻塞耳道,則會出現部分聽力喪失、滲出性、脫皮性的皰疹。 父母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應帶孩子去五官科醫院就診,醫生會利用窺耳鏡檢查患兒的耳內。如果耳道出現膿汁,那麼醫生就會取樣檢查。如果醫生髮現孩子耳內有異物或耳垢,那麼他可能會將其取去,並將耳道清理乾淨,他也可能開出抗生素滴耳劑。假如患兒的外耳炎是因為脂益性皮炎或特應性濕疹引起的,那麼醫生可能會開出類固醇滴耳劑來減輕發癢和觸痛症狀。治療後,通常會在7-10天之內恢復。
外耳炎分類
外耳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局限性外耳炎,又稱外耳道癤;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瀰漫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炎。外耳道皮膚外傷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易發病,如挖耳、游泳進水、化膿性長期膿液的刺激等。此外,有變應體質和者易反覆發作。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局限性外耳炎: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鑑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瀰漫性外耳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局限性外耳炎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瀰漫性外耳炎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瀰漫性外耳炎病因
瀰漫性外耳炎由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或普通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很少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癤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過敏反應,牛皮癬,濕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別易患外耳炎.誘發因素包括進水或各種刺激物如噴發劑或染髮劑液進入外耳道和由於要拭淨耳道導致耳損傷.通過上皮的脫屑,像傳送帶那樣運動由鼓膜外面向外傳送脫屑,進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潔.患者用棉簽人為地清潔外耳道(拭耳),干擾了自身清潔機制.由於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脫屑活動的方向相反,可將碎屑向耳道內推入,促使脫屑聚集.脫屑和耵聹吸收進入外耳道的水,引起皮膚的浸軟,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
如外耳道腫脹或充塞膿性脫屑時,瀰漫性外耳炎患者可主訴有耳癢,耳痛,惡臭膿液流出和耳聾。牽拉耳廓或壓耳屏有劇痛者,能與中耳炎鑑別。外耳道皮膚紅腫且覆蓋着潮濕的膿性脫屑。耳癤可引起劇痛,在成熟破潰時可排出少量含血膿液。
外耳道皮膚外傷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易發病,如挖耳、游泳進水、化膿性中耳炎長期膿液的刺激等。此外,有變應體質和糖尿病者易反覆發作。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擊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吸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鑑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
瀰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外耳炎治療
泳者耳常可用1:1酒精和醋的合劑在游泳後立即沖洗耳道予以預防。酒精有助於除去耳道內的水分,而醋可改變耳道內的pH。除非有擴散的蜂窩織炎或其他感染向外耳道皮膚以外擴散的跡象外,很少必要行全身抗生素治療。
在瀰漫性外耳炎中,局部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有效.首先用吸引或乾的卷棉子輕巧地清潔外耳道內感染脫屑.含0.5%硫酸新黴素和硫酸多粘菌素B10000u/ml的溶液,能有效治療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局部加用皮質類固醇如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和使抗生素滲入外耳道深層;每次5滴,1日3次,持續7天.對外耳炎局部滴用2%醋酸,每次5滴,1日3次,持續1天以改變外耳道酸鹼度的治療同樣有效.局部加用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並增強醋酸的效用.在發病的24~48小時內,用止痛劑常有必要,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如果出現蜂窩織炎和有向耳道外擴散的趨勢,可應用口服青黴素V250mg,每6小時1次,持續7天.如果患者對青黴素過敏,可改用相同劑量的紅黴素.
外耳道癤應讓其自行潰破引流,因切開排膿可導致耳廓軟骨膜炎的發生.用口服抗鏈球菌的抗生素治療.局部使用抗生素常無效.為止痛,有必要應用止痛劑,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乾熱敷同樣有助於止痛和加速痊癒.
局限性外耳炎可能是由風熱邪毒外侵和肝膽濕熱上蒸導致。由風熱邪毒外侵引起的局限性外耳炎會有如下症狀:耳部灼熱疼痛,張口、咀嚼或牽拉耳殼壓迫耳屏時疼痛加劇。檢查見耳道局限性紅腫,隆起如椒目。
這是因為風熱邪毒侵犯耳竅,傷及肌膚,阻滯經脈,氣血凝聚,故耳道皮膚紅赤腫脹,如椒目或粟粒樣突起;耳部經脈,多連頭部,故耳部疼痛,張口、咀嚼或牽扯耳殼時疼痛加劇。
對此,可採用如下方法治療:
(1)內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選用五味消毒飲合銀翹散加減。亦可選用金銀花藤、野菊花、苦地膽、羊蹄草各30g,水煎服,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外治:
①用內服中藥渣再煎,取汁熱敷耳部,以清熱毒,行氣血,消癤腫。②用黃連膏、紫金錠塗敷。 ③對耳前後腫大之痰核,可用金黃膏,或紫金錠外敷。 ④癤腫已成膿者,可切開排膿,或用針挑破膿頭,放出膿血後敷黃連膏。 (3)針刺療法: 腫脹疼痛時,可針刺合谷、內關、少商等穴,以疏通經脈,泄熱止痛。
視頻
科學掏耳,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