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聒聒


聒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中文名:聒聒

拼音:guōguō

出处:《书·盘庚上》

解释: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目录

基本信息

读音 【guōguō】

聒 聒

词义

〈动〉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⑴(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⑵同本义 [clamarous;noisy]

引证解释

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 传:“聒聒,无知之貌。” 陆德明 释文:“ 马 及《说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明 唐寅 《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闲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於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

2、象声词。唐 皇甫冉 《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宋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

3、即聒聒儿。明 袁宏道 《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参见“ 聒聒儿 ”。

使用方法

古文中使用

聒,欢语也。――《说文》

聒,扰乱耳孔也。――《苍颉篇》

聒而与之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

今汝聒聒。――《书·盘庚》。传:“无知之貌。”

鸲鹆鸣兮聒余。――《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宋·欧阳修《鸣鸠》

“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西游记》第十三回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现代组词

⑶又如:聒吵(又作“吵聒”、“聒炒”。吵闹,吵嚷);聒聒(象声词。杂乱喧吵的声音);聒杀(形容非常嘈杂、喧闹);聒天(声音响彻云天);聒账(众声喧扰,通宵达旦

⑷频繁地称说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⑸又如:聒絮(絮叨;啰嗦)

聒耳

guō ěr

[grate on one's ears] [声音] 杂乱刺耳

聒噪

guōzào

⑴[noisy;clamorous]∶吵闹

这厮,只顾来聒噪!――《水浒传》

⑵[trouble]∶客套话。打拢,麻烦

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水浒传》

其他

guō ㄍㄨㄛˉ

声音吵闹,使人厌烦:~耳。~噪。~~(话多的样子,如“~~不停”)。

郑码:CEMI,U:8052,GBK:F1F8

笔画数:12,部首:耳

noisy;

聒聒

guōguō 聒聒

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小思《蝉》[1]

参考文献

  1. 聒聒,百度汉语, 引用日期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