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多祿中學
聖伯多祿中學 |
---|
|
聖伯多祿中學(英语:St. Peter's Secondary School),是天主教香港教區屬下的一所文法中學,現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香港仔水塘道21號(2012年之前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香港仔大道220號)。是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及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直屬中學。
目录
學校歷史
學校的歷史遠溯1840年代初,天主教傳教士到香港仔服務居民,並於1849年獲政府撥出一塊為期999年的土地,作宗教用途,後來再在部分土地建校。 至1950年代下旬,當時天主教香港教區先在香港仔興辦小學,繼而申辦該區第一所政府資助文法中學。 1965年夏天校舍落成,以堂區主保聖人伯多祿命名。按當年計劃擬只收錄男生,開校時僅設初中9班,其後兩年擴展至高中,共開設15班。鑑於校務不斷拓展,而校舍設施日漸不敷應用,故自1972年起,教區當局與校董會多次向教育署申請擴建經費,以增建禮堂及特別室,可惜申請過程迭遇困難,遂令有關計劃一再拖延十數年。 自1976年起,學校應政府要求,開設浮動班,全校遂按年由15班遞增至18班。 1982年學校獲准開辦爭取多年之大學預科班,首屆只設理組學科,翌年再增設文組一班,全校亦於1984年遞增至19班,現有27班。
辦學宗旨
本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學,以宗徒聖伯多祿命名。
本校期望全體員生能認識基督福音的精神,效法聖伯多祿的芳表─熱誠而正直、樸實而慷慨、勇於自新、樂於承擔、永遠懷抱希望,並在生活中,勉力實踐「服膺真理,締造和平」的校訓。
本校秉承天主教的辦學理想,以培育完整人格為目的。除傳授學科知識外,尤著重陶冶學生品格,輔導學生在身心、人際關係及社會責任三方面同步成長,使成為具有修養和對社會與民族有承擔感的人。
本校致力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提供均衡教育。課程的編排,以「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為本,幫助學生吸收多元的知識與技能,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藉以發展個人潛能,並促進合作和服務的精神。
校訓
「服膺真理,締造和平」:「OBOEDIENTIA ET PAX」英文為「OBEDIENCE AND PEACE」)。
重要事件
- 1965年,創校時,中文原校名為「聖伯多祿英文中學」(St. Peter's Secondary School);中學部高座啟用,當年為一所男校。
- 1986年,為統一中英校名,更名為「聖伯多祿中學」。
- 1988年,接收小學部(低座)舊校舍,並同時計劃進行禮堂及校舍擴建工程。中座的禮堂於1993年落成,形成「低座、禮堂(中座)、高座」的校舍建築群。
- 1991年,預科開始招收女生。
- 1994年,聖伯多祿中學開始採用中文教授部份初中課程。同年,「聖伯多祿中學學生會」成立,以取代學會聯會;而幹事會由全校師生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而同年各年級亦招收女生,正式成為男女校。
- 1998年,正式轉為母語教學,但高年級部份科目仍用英語教學。
- 2002年,新增1E班,中一級由原本的4班變為 5 班。另將低座一樓的美術室遷至地下(設計室旁),並將原位於低座一樓的所有課室(包括多媒體學習室與美術室)改建成為電腦輔助學習室、電腦室、預備室(資訊科技教材)及 1E班房(後改為「英語角」)。另又將中座(禮堂旁)的地理室改建成語言室。並在每個課室都安裝固定的投影機。
- 2006年,取消1E班,其班房改成英語角;中一級變回原本的四班。
- 2007年,校方宣布已成功爭取新校舍,將於2012年前遷入全新校舍,近嘉諾撒培德書院以北。
- 2007年9月,校方向堂區借已搬遷的天主教聖伯多祿幼稚園改裝成中學課室,給5A、5B、7A班使用,為期四年。
- 2012年,為新校舍加入多個宗教標誌,突顯天主教辦學的特色。
- 2012年9月,正式使用新校舍(即現時校址)上課,為一座後千禧校舍。同年高中起,逐年增設E班,使每班人數減至約30人。當時學校發起「一人一櫈」活動,讓學生從舊校舍,一人搬運一張櫈到新校舍,目的讓學生做多人運動,同時節省搬運開支,一舉兩得。
- 2013年9月,4E、5E、6E班以英語教授數學(必修部份、延伸部份 - 單元二)、化學、物理及生物科。校方增設中一級軍訓營項目,以培養學生的紀律精神。
- 2014年,更改小組課室為「宗教室」。
- 2017年,在校內增設富有天主教色彩的象徵及橫額,突顯天主教教育的五個核心價值;同年,4E班取消以英語修讀化學、物理或生物科之硬性規定,轉化為英文數學班。
- 2018年,中一級取消軍訓營項目,改為舉辦生命成長營。
- 2019年,4E班再度實施以英語修讀化學、物理或生物科之硬性規定,並取消英文數學班;同時,本年中四級起取消歷史科選修科目,增設旅遊與款待科為選修科。
校歌
聖伯多祿中學校歌曲與詞源自創校的意大利神父,因年代已久,當時人的身份已不能考證。歌詞內容是以耶穌門徒「伯多祿」的漁人故事,啟示了同學要學習聖伯多祿的精神,並互助友愛,以致和平,以進大同。
著名校友
- 工商界
- 游柏健 (英國其樂Clarks鞋大中華及韓國區總裁)
- 張少華 (港鐵學院校長)
- 黃靈新 (進智公交主席、南區區議員(香港仔選區、2008-2015))
- 陳興濤 (前農場餐廳集團主席)
- 劉昇昂 (信誠證券董事總經理)
- 周其仲 (合和地產代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袁耀輝 (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 法律界
- 學術界
- 鄭德富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
- 李國輝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校長)
- 張少能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 林繼忠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工程管理及科技學系高級講師)
- 王卓祺 (前中央政策組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 李烱輝 (前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校長)
- 簡俊達 (東華三院鶴山學校校長)
- 盧鐵榮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 鍾振聲 (曾任聖伯多祿中學中外歷史科、生活與環境科及英文科教師,1974年校友,現已退休)
- 黃志仁 (聖伯多祿中學數學科、普通電腦科老師)
- 劉健華 (聖伯多祿中學副校長兼資訊科技學會顧問老師,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普通電腦科及數學科老師,八十年代校友)
- 馮耀章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註 1]
- 醫學界
- 何繼良 (腎病科專科醫生)
- 徐及人 (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梁惠強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教授)
- 詹華強 (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教授暨學系主任)
- 宋鴻鴻 (私家執業牙科醫生)
- 林 明 (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行政總監)
- 劉思廷 (聖母醫院老人科主管醫生)
- 金融界
- 鄺民彬 (凱基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董事)
- 覃世雄 (及時雨財務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已歿1977-2009】
- 演藝界
- 林嶺東 (已故荷里活及香港著名導演)
- 陳銳堯 (非常廣州「史泰龍」)
- 駱鎮堅 (著名臨時演員及舞蹈家)
- 陳志健 (無綫電視2006香港先生候選人)
- 王偉匡 (香港年青偶像)
- 陳慶嘉 (作家、編劇、導演)
- 文化界
- 政治界
- 宗教界
- 體育界
- 傳媒界
注釋
- ↑ 資料出自無綫電視於2019年7月7日播出的節目《星期日檔案》。
參考資料
- ↑ 聖伯多祿中學2005-2006校務報告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