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聶士成殉難紀念碑

聶士成殉難紀念碑
圖片來自tripadvisor.co.uk

聶士成殉難紀念碑,始建於1905年,是政府為紀念1900年在和八國聯軍交戰中殉難的清軍將領聶士成所設立的紀念碑。

2000年聶士成逝世100周年之際,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和紫金山路交口處為其修建新碑。

該建築於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人物簡介

聶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鄉(今崗集鄉聶祠堂)人。生於清道光年間,武童出身,幼年父死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

聶士成自小好行俠仗義,曾有一夏姓商販被匪徒追殺,聶母設法將其藏匿,倖免於難。聶歸家後熱情相待,為好友。不久,夏棄商從軍,入湘軍袁甲三部當兵。咸豐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駐臨淮關,寫信邀聶一同從軍,從此,聶士成投身軍旅,開始了四十年戎馬生涯。

聶士成英勇作戰,威武不屈,為清軍所稱頌,為聯軍所畏服,據外人記載:「華軍雖重,皆不足慮,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蓋聶軍有進無退,每為各軍之先;雖受槍炮,前者斃,後者又進,其猛處誠有非他軍所可比擬者。」後來在聶士成殉國處樹立了紀念碑。 1905年清政府立碑紀念,謚號"忠節"。

歷史沿革

1900年7月9日,聶士成率部在八里台英勇抗擊八國聯軍,因寡不敵眾,被日本軍隊包圍,仍與敵r激戰兩小時,在交戰中中炮陣亡。

義和團本要戮屍,但因八國聯軍追至才得以倖免。 清廷朝議賜恤,載漪剛毅力阻,後來清廷下詔稱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1]

1905年,清政府和天津紳民在現在南開區衛津路和紫金山路交口處聶士成殉國處立碑紀念,號"忠節",該紀念碑當時高2.4米,基座由花崗石砌築,上置碑心,並築亭以覆之。

紀念碑的正面刻有"聶忠節公殉難處",兩側設有立柱,上刻袁世凱書寫的輓聯:"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忍作怒濤飛海上;精誠留碧血,看今日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橫額上刻有"生氣凜然"。

1984年,該紀念碑復立時,上面的碑文僅留有正面的「聶忠節公殉難處」七個字。

2000年,聶士成逝世100周年之際,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原聶士成殉難紀念碑所在地樹立了一座聶士成橫刀躍馬的銅雕像,銅像高4. 18米,銅像底座正面刻有一首詩:「將軍驅騎刀光寒,一躍橋頭此生瞻。聶公當年激揚處,多少青松配雨寒。」背面為碑記銘文。[2]

參考文獻

  1. 拳變餘聞 zh.wikisource.org
  2. 津門聶士成紀念碑 huaxia.com 200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