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肅州區(監督管理)原圖鏈接來自 酒泉網 的圖片

肅州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東部,東經98°12′-99°18′,北緯39°10′-39°59′。全境總面積3386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2013年)。全區轄7個街道、10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東北街道、東南街道、工業園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道、西南街道、玉門油田生活基地街道、西洞鎮、清水鎮、總寨鎮、金佛寺鎮、上壩鎮、三墩鎮、銀達鎮、泉湖鎮、果園鎮、西峰鎮、下河清鄉、黃泥堡裕固族鄉、鏵尖鄉、東洞鄉、豐樂鄉。區政府駐西北街街道西大街。

地處河西走廊中段西部,地勢平坦,南、北高,中部低,平均海拔1765米。祁連山前洪水壩河、東西溝河、觀山河、豐樂河、馬營河流經區境。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風多雨少,寒暑變化較大。游景點有酒泉公園、北郊公園、唐代模印畫像磚墓、明長城與烽隧、石窟古剎、嘉峪雄關、祁連雪峰、衛星發射中心、文殊山古窟寺、魏晉壁畫[1]、法幢寺、河西山莊等。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置祿福縣,西晉改為福祿縣。唐(一說隋末)改酒泉縣,以城東有泉,「泉味若酒」,故名。又據酒泉縣泉湖公園內碑文記載:漢代霍去病戰勝匈奴,當時皇帝賜酒,他把酒倒入泉中與壯士同飲,故名。另一說因「其水若酒」,故名。元改為肅州路。明、清均稱肅州。1913年廢州,復置酒泉縣。

1959年酒泉、金塔兩縣合併建立酒泉市(地級),1961年降為縣級市,1964年撤市復縣。1985年撤銷酒泉縣,設立縣級酒泉市。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53號)撤銷酒泉地區和縣級酒泉市,設立地級酒泉市。酒泉市設立肅州區,以原縣級酒泉市的行政區域為肅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西大街。

1996年,酒泉市面積3386平方千米,人口31.9萬人。轄5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裕固族):城關鎮、西洞鎮、總寨鎮、金佛寺鎮、清水鎮、銀達鄉、懷茂鄉、臨水鄉、三墩鄉、鏵尖鄉、泉湖鄉、東洞鄉、西峰鄉、果園鄉、上壩鄉、紅山鄉、豐樂鄉、屯升鄉、下河清鄉、黃泥堡裕固族鄉。市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轄6個街道、4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總人口346258人,其中,東北街街道8980人,東南街街道21484人,東關街街道20227人,北關街街道11078人,西北街街道15868人,西南街街道19513人,西洞鎮12612人,清水鎮11648人,總寨鎮18882人,金佛寺鎮11000人,西峰鄉21054人,泉湖鄉26530人,果園鄉15768人,銀達鄉16073人,懷茂鄉11709人,三墩鄉11974人,臨水鄉11599人,黃泥堡鄉1458人,鏵尖鄉9435人,東洞鄉8167人,上壩鄉21488人,紅山鄉6295人,豐樂鄉7163人,屯升鄉9841人,下河清鄉6317人,東風場區6913人,下河清農場3182人。

2006年,肅州區轄6個街道、7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東北街道、東南街道、工業園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道、西南街道、西洞鎮、清水鎮、總寨鎮、金佛寺鎮、上壩鎮、三墩鎮、銀達鎮、西峰鄉、泉湖鄉、果園鄉、東洞鄉、豐樂鄉、下河清鄉、屯升鄉、黃泥堡裕固族鄉、鏵尖鄉。共有154個社區(居委會[2]、村委會)。

2008年末,全區面積3386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7個鎮、8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東北街街道、東南街街道、工業園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街道、西南街街道、西洞鎮、清水鎮、總寨鎮、金佛寺鎮、上壩鎮、三墩鎮、銀達鎮、西峰鄉、泉湖鄉、果園鄉、下河清鄉、黃泥堡裕固族鄉、鏵尖鄉、東洞鄉、豐樂鄉,123個行政村, 790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5.88萬戶21.67萬人。(不含城區數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肅州區常住總人口428346人,其中,東北街街道26041人,東南街街道61826人,工業園街道11281人,新城街道22247人,西北街街道30303人,西南街街道19944人,西洞鎮8654人,清水鎮17316人,總寨鎮18484人,金佛寺鎮14266人,上壩鎮18738人,三墩鎮20253人,銀達鎮26952人,西峰鄉11237人,泉湖鄉26740人,果園鄉13772人,下河清鄉7969人,黃泥堡鄉1207人,鏵尖鄉9644人,東洞鄉7437人,豐樂鄉5918人,東風場區7655人,國營下河清農場2716人,玉門油田生活基地街道37746人。

2013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3〕2號)批覆同意撤銷銀達鄉,設立銀達鎮。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50號)批覆同意撤銷泉湖鄉、果園鄉、西峰鄉,設立泉湖鎮、果園鎮、西峰鎮。

視頻

肅州區 相關視頻

甘肅省縣區推介—酒泉市肅州區
非公經濟成為推動肅州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