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和號防護巡洋艦
肇和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肇和級防護巡洋艦首艦。本艦為中華民國所繼承,加入民國海軍,經歷了軍閥混戰的動盪時代。1937年虎門保衛戰期間在虎門要塞附近與日本海軍艦艇互相炮擊,而這也是中日雙方在戰爭中僅有的一次水面艦艇對射的戰鬥。其後本艦遭日軍空襲重創坐沉[1]。
本艦根據裝甲防護方式可以劃分為防護巡洋艦;根據設計時的預定用途則可以劃分為訓練巡洋艦。
目錄
設計和概述
1909年,清朝重啟自庚子事變以來再度停滯的海軍建設,在整編海軍之時,也準備添購若干可以培養海軍人才的練習艦。同年冬,以載洵為首的中國海軍代表團前往歐洲各國進行考察,並向多國訂購了大批軍艦,其中在英國訂購了兩艘特別設計的訓練巡洋艦。按清政府的計劃,這將為日後的新式海軍提供必不可少的訓練能力。
本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船廠(Elswick Shipyard)首席設計師約書亞·佩雷特(Josiah Perrett)主持設計。其母型有可能是同廠建造、1903年下水的紫石英號。英方的設計方案為2750或2725噸,全長105.46米、寬11.9-12.8米,吃水4.5米。全艦採用艏艉樓設計。外觀上為兩煙囪,在兩側的舷牆有大量開口,供火炮進行射擊用。為保證副炮射界,艏艉樓側面均明顯內削。此外,本艦的後部露天指揮台緊靠後桅,下方有支撐用的斜杆;艦艏的錨鏈孔為右側兩個、左側一個。這些都是作為與姊妹艦進行區分的重要外觀特徵。
動力方面,本艦使用了帕森斯公司生產的透平機。主機數量不詳,推測可能裝備了3台透平機,由兩座亞羅水管鍋爐、4座圓形鍋爐提供動力。設計出力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最高航速20節(37千米每小時);實際海試時發揮良好,強壓通風下達到了8,797匹指示馬力(6,560千瓦特)、22.25節(41.21千米每小時)的好成績。
武器方面,本艦主炮為兩門50倍徑阿姆斯特朗單裝速射炮,分別布置在艦體前後中軸線上。副炮為50倍徑4英寸(10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布置在主甲板4個角落。小口徑火炮包括兩門50倍徑3英寸(76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以及37毫米馬克沁乒乓炮兩門。魚雷武器為18英寸(460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具[2]。其中3英寸炮安裝在前部副炮後面的舷側,這也是和姊妹艦不同之處。
防護方面,裝甲甲板傾斜部分為2英寸(50.8毫米),水平部分1英寸(25毫米),司令塔3英寸(76毫米)。。
視頻
肇和號防護巡洋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抗戰時期那些超過千噸的中國軍艦,可嘆江陰海戰一戰全損 ,bilibili,2019-4-22
- ↑ 「肇和號」巡洋艦之烈日雄風血戰虎門,中國在二戰歷史上唯一次中日海戰 ,搜狐,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