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
肉苁蓉
【生境分布】
生于沙丘荒漠中。主要寄生于藜科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 A. Mey.) Bge.的根上。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
【药材来源鉴定】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的带鳞叶的肉质茎。苁蓉,由从容二字演化而来。该药材肉质柔润,药性补而不峻,从容和缓,故名肉苁蓉。
【药材历史考证】
肉苁蓉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肉苁蓉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河西,即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本草经集注》曰:“代郡、雁门属并州,……河南间至多。今第一出陇西,形扁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间亦有,而不如也。”并州,即今山西省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及陕西北部。
河南,即今甘肃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陇西,即今甘肃临洮县南。《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出肃州、禄福县沙中,三月四月掘根,切取中央好者三四寸,绳穿阴干,八月始好,皮如松子鳞甲。”肃州,即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以西。《本草图经》曰:“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肉厚而力紧,……苗下有一细扁根,长尺余,三月采根。”西羌界,即今陕西、甘肃一带。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今所用肉苁蓉基本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茎肉质肥厚,扁平,不分枝或自基部2~4分枝,宽5~10cm,厚2~5cm,向上渐变细;叶肉质,鳞片状,黄色,覆瓦状排列,生于茎下部的较密,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1cm,宽1~2cm,上部的较稀疏并变狭,三角状披针形,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顶生,长15~50cm,直径4~7cm,花序下有大苞片1,与叶同形,与花冠等长或稍长;小苞片2,背面被毛;花萼钟状,长1~1.5cm,顶端5浅裂,裂片近圆形,有缘毛;
花冠筒状钟形,长3~4cm,顶端5裂,裂片近半圆形,边缘常稍外卷,颜色有变异,淡黄白色或淡紫色,干后常变棕褐色;雄蕊4,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5~6mm处,长15~25mm,基部被皱曲长柔毛,花药长卵形,密被长柔毛,顶部有骤尖头;子房椭圆形,基部有蜜腺,花柱比雄蕊稍长,无毛,柱头近球形。蒴果卵球形,长15~27mm,直径13mm,2瓣开裂,褐色。种子多数,椭圆形或近卵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药材性状鉴定】
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1]
【药材显微鉴定】
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盐酸的乙醇8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橘红色或红棕色沉淀。
【采集加工】
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饮片炮制】
1.肉苁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苁蓉:取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
【饮片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形切片,厚约3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肉质鳞叶。切面黄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不规则的波状环纹,或排成条状而散列。气微,味甜、微苦。
【性能功用】
【附注】
置通风干燥处贮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