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若兰
肖若兰秦腔旦角。
目录
简介
肖若兰,秦腔旦角。生在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村。8岁学艺,人称"八岁红"。1942年随父亲肖易在易俗社得到名旦王天民的施教,此后便随父到咸阳的益民社、西安的晓忠社、尚友社,三原的明正社,西安的秦声社搭班演戏。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她广泛涉猎,学习众名家之长,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扬长避短,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形成了风格别具的肖派艺术。一向以慷慨激越、阳刚之美的秦腔艺宛里,从此增添了一株奇特新异、阴柔之美的幽兰。
肖若兰 | |
---|---|
原图链接 5d明星网 | |
出生 |
1934年9月 西安市 |
逝世 | 1996年2月24日 |
职业 | 秦腔演员 |
活跃时期 | 1993年至1996年 |
知名于 | 肖派"艺术的风格 |
知名作品 | 《游龟山》 |
个人履历
肖若兰,1934年9月出生在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村,祖父是演小戏的,父亲肖筮易,出科易俗社第七期,工青衣。出生在梨园家庭的肖若兰,从小耳濡目染,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在渭北一带的村镇上辗转演出,群众对活跃在舞台上的这个小姑娘感到新奇、可爱,送给她一个美称,"八岁红"。
10岁时,父亲领她到了易俗社,天生的一副好身段,又加一副娇嫩的好嗓子,她很快受到了易俗社当家名旦王天民的喜爱,王先生随后收她为弟子,教给了她《柜中缘》、《少华山》、《洞房》等自己的拿手剧目。由于生活所迫,年幼的肖若兰随父亲到处奔波,先后在咸阳益民社、西安晓钟社、尚友社、三原明正社、西安秦声社等班社搭班演出,多年的江湖卖艺,使肖若兰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得到了艺术上的实践,至建国前期,不满20岁的肖若兰就能演出包括《玉堂春》在内的大小剧目30多个。[1]
建国后,肖若兰参加了易俗社。进入易俗社的她,如鱼得水,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她的表演才华得到了封至模、李正敏、宋上华等老前辈的赏识和器重,1952年,18岁的肖若兰参加了首届全国戏曲观摩大赛,主演《游龟山》中的胡凤莲,获得了表演三等奖,在这项云集了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知名艺术家的赛事上,获得这样的殊荣,给了年轻的肖若兰极大的鼓励。
1956年,她顺理成章的获得了首届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表演一等奖,从此跻身名家之列,时年22岁。此后,赴朝慰问演出、全国十三省市的巡演,肖若兰的身姿倩影,走红大江南北,成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少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之一。
肖若兰在几十年艺坛沧桑,历尽艰辛足迹遍及陕、甘各地,多年她在百余个古代与现代戏中塑造了花旦、小旦、正小旦和现代中、老年妇女形象,在唱腔上有所创新别具一格,她行腔委婉,嗓音纯正,吐字轻巧,抑扬恰当适宜,韵味淳郁,尤以鼻腔共鸣更见功夫,加之那迷人的后绮音,更增添了唱腔的绮丽色彩,形成了肖派唱腔的独特风格。[2]
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 |
---|
《游龟山》 |
《双锦衣》 |
《河湾洗衣》 |
《数罗汉》 |
《夺锦楼》 |
《妇女代表》 |
《红梅岭》 |
《于无声处》 |
个人成就
她的唱腔曾收入《秦腔百名演员唱腔选》、《中国艺术家唱腔专辑》及省市唱腔盒式带并多次录制其舞台表演电视片。1993年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为其召开了"肖若兰舞台艺术流派理论研讨会",事后出了论文转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