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伤·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的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有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1]

目录

病因

肝炎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物质·自身免疫等。

基本病因

即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肝细胞损伤,肝脏发生炎症反应。

  • 病毒性肝炎

即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病毒血症,肝炎病毒进入肝脏并复制和释放病毒,导致机体免疫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诱导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引起肝脏炎症·坏死,进一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 酒精性肝炎

即人体摄入酒精(乙醇)后,乙醇及其中间产物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肝细胞脂肪变性·缺氧及免疫介导的损伤等,从而导致肝炎。

  • 脂肪型肝炎

主要是超重和肥胖所致,少部分可能是药物·代谢等因素所致。脂肪肝炎与高热量饮食·含糖饮料摄入·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可单独或共同作为其易患因素,致脂质代谢紊乱,过量脂质在肝脏沉积并最终导致肝损伤。

  •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宣传视频

由于免疫紊乱,导致机体出现针对肝细胞的免疫攻击,引起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等。

  • 药物性肝炎

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或间接肝毒性,也可通过活化机体免疫导致肝细胞损害。

诱导因素

  • 病毒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包括密切接触肝炎患者·食用被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共用注射器·免疫力下降等;
  • 酒精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包括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等。

[2]

临床表现

症状

不同类型的肝炎可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等,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出现,重型肝炎可有神志改变·嗜睡等精神神经症状和体征。

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急性肝炎常常出现症状,但慢性肝炎可以没有明显不适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

典型症状

肝炎知识讲座

  • 皮肤

患者呈肝病面容,皮肤瘙痒·晦暗无光泽,双峡可有褐色色素沉着,有黄疸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慢性肝炎可在颈部·前胸·手背·上臂等部位见蜘蛛痣。

此外,患者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酒精性肝炎患者还可见酒精性面容·酒糟鼻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时可出现皮疹。

  • 消化系统

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急性肝炎常常有明显厌油,因肝脏肿大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查体肝区可有触压痛。

重型肝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可导致胃粘膜糜烂出血,克出现上腹隐痛·黑便或呕血。

  • 神经系统

乏力·倦怠·精神萎靡,可有肢端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酒精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手颤。重型肝炎或酒精中毒者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睡·昏迷等。

伴随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伴随表现可有不同。

a.约80%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出现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心动过缓等;

b.酒精性肝炎可因酒精对其他脏器的毒性有相因表现如步态不稳·震颤等;

c.非酒精性肝炎可因合并代谢性疾病有相应表现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

d.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合并甲状腺炎·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疹等肝外表现,以及闭经,持续发热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a.肝功能检查。 b.血清学检查(检测病毒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分型)。 c.其他相关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蛋白·脂肪及糖代谢·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磁共振检查等。

肝穿刺病理检查

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knodellAl计分系统观察,对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可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完善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大部分肝炎的病因可明确。需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肝炎可重叠存在,如病毒性肝炎与酒精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炎共存,再如在其他肝炎基础上合并药物性肝炎等。

肝炎还需要与功能性胃肠病等区别,二者都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肝功能检查即可鉴别。

此外,原发性肝癌常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因此,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病灶较小时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应定期(3-6个月)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B超,MRl或CT),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等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癌。

治疗

肝炎的治疗法

不同类型的肝炎,应按照患者临床类型·病情的轻重·是否有合并症及合并症类型·组织学损害等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 休息与活动

有明显症状时以及有黄疸出现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时可适当活动。

  • 病情监测

随访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随访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时应隔离,并随访病原学的滴度改变。

  • 营养支持

饮食应尽量清淡,不可油腻。建议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物。若热量不足,应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保证能量供应。

  • 病因治疗

a.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b.药物性肝炎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药物或毒性物质的接触; c.酒精性肝炎要戒酒; d.脂肪性肝炎要减重; e.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龙等等。

药物治疗

  • 保肝治疗

可以应用抗炎抗氧化保肝药物,控制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展。常用的药物有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双环醇等。如为药物性肝炎,尽量减少药物种类。

  • 抗纤维化治疗

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对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有明显纤维化或肝硬化表现的,建议应用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等。

手术治疗

对肝衰竭患者,有条件可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终末期肝病和肝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用肝移植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部分类型的肝炎,中医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预后

总体预后良好。部分肝炎如慢性乙型肝炎可演变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不佳。

日常护理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做起。

家庭护理

急性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应隔离,保持个人卫生,同时保证充分休息,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慰。

日常生活护理

罹患肝炎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运动,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燕麦片等,同时保证能量和水分的摄入,急性期少食荤腥食物·辛辣食物和冷饮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发生。同时要禁酒。

日常病情监测

急性期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黄疸症状是否消退,定期就诊,复查肝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慢性肝炎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监测和随访。

特殊注意事项

a.患者期间应遵循医嘱,不可盲目使用药物而加重肝负担,避免饮酒,避免过劳。 b.部分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且性生活增加身体负担,加重肝脏负担,因此不建议肝炎患者同房。但做好安全措施,且同房后无疲劳感,无肝脏负担加重时,可以性生活。 c.慢性肝炎一定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监测和随访。

预防

《肝病预防早知道》

管理传染源

由于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因此,对急性期患者需要进行隔离,降低传播风险。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对乙型·丁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需要隔离,但要及时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水平,减少传播风险。严格筛选献血者,避免经血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杜绝医源性传播途径;对患者排泄物·血液和体液进行消毒处理。搞好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等可预防甲型·戊型肝炎。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接触急性期肝炎患者。新生儿和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鼓励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我国已经研发出戊肝疫苗并已经上市,建议有肝病患者·孕妇和老年人有条件接种。

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炎患者,无特殊护理要求。

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a.控制饮酒,避免大量饮酒。 b.保持体重,控制超重和肥胖。 c.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脂肪肝·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d.避免随意自行用药,减少药物性肝炎风险。

文献来源

  1. 什么是肝炎有来医生
  2. 肝炎39健康网

参考资料

A.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第17-43页

B.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第408-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