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濕熱
肝經濕熱 |
肝經濕熱的症狀主要有口苦、口中自覺口渴,但是飲水後不欲下咽,口臭、粘膩、頭暈,雙眼紅腫、疼痛,小便量少色黃、大便粘膩難解,女性會伴有白帶色黃、量多、質粘、外陰部瘙癢、濕疹,男性會出現陽強易舉、精液黏膩、色黃等症狀。肝經濕熱多是由於濕熱之邪蘊於肝經所導致的,而濕熱之邪多是由於過食肥甘厚味致脾虛運化不能,積滯化濕化熱所導致的。濕熱之邪循經下注多會出現下焦濕熱之大小便、白帶精液的異常。對於這種情況,應當給予清熱燥濕治療,可服用龍膽瀉肝丸,但不宜久服,以免寒涼傷胃。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肝經濕熱
- 英文名稱:dampness-heat of liver channel
- 定義:濕熱之邪,蘊結於肝及其經脈,並循經下注為病的病理變化。
- 應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肝經濕熱可以吃中成藥龍膽瀉肝丸調理,清肝膽實火,瀉肝經濕熱。
臨床應用於治療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腫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婦女帶下黃臭、舌紅苔黃、脈弦數。方以苦寒之龍膽,清肝膽實火、瀉肝經濕熱,為君藥。黃芩、梔子清熱瀉火除濕,為臣藥。木通、澤瀉、車前子清熱利濕,使濕熱從小便而去;當歸養血活血;地黃養陰清熱,使方中藥物苦燥滲利而不傷陰血;柴胡舒暢肝膽之氣機,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為佐使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