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蕨屬
形態特徵
葉柄草質,基部以上光滑,上面有一條深縱溝;葉片橢圓型,基數一回羽狀;羽片1-10對,互生,近無柄,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成尾狀,基部對稱,圓截形,全緣或略呈淺波狀;羽片主脈粗壯,上面有縱溝;側脈網狀,在主脈兩側各形成2-4行無內藏小脈的網孔,沿主脈兩側的1行網孔較大並呈長三角形,其餘各行網孔較小並呈六角形,近葉邊的小脈分離但不達葉邊。葉薄草質,無毛,干後綠色或黃綠色。孢子囊群短線形,通直或略呈新月形,通常單生於側脈上側,少見雙生一脈兩側,在主脈兩側各列成整齊的一行,通常下端達到或接近主脈,上端斜向上或略斜展,不達葉邊;囊群蓋臘腸形,粗肥,幼時為膜質,灰色,生於小脈上側,遠軸的一邊(即下側邊)着生於小脈上,而近軸的一邊(即上側邊)分離,但被緊壓於發育中的孢子囊群之下,成熟時變厚並變為黑褐色,自上側張開或常從背部不規則破裂。孢子半圓形,周壁透明,形成有層次的闊翅狀褶皺,褶皺邊緣及表面均有小刺。染色體基數x=41。[1]
葉子形態
羽片主脈粗壯,上面有縱溝;側脈網狀,在主脈兩側各形成2-4行無內藏小脈的網孔,沿主脈兩側的1行網孔較大並呈長三角形,其餘各行網孔較小並呈六角形,近葉邊的小脈分離但不達葉邊。葉薄草質,無毛,干後綠色或黃綠色。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短線形,通直或略呈新月形,通常單生於側脈上側,少見雙生一脈兩側,在主脈兩側各列成整齊的一行,通常下端達到或接近主脈,上端斜向上或略斜展,不達葉邊;囊群蓋臘腸形,粗肥,幼時為膜質,灰色,生於小脈上側,遠軸的一邊(即下側邊)着生於小脈上,而近軸的一邊(即上側邊)分離,但被緊壓於發育中的孢子囊群之下,成熟時變厚並變為黑褐色,自上側張開或常從背部不規則破裂。孢子半圓形,周壁透明,形成有層次的闊翅狀褶皺,褶皺邊緣及表面均有小刺。
染色體
染色體基數x=41。
屬的模式種
Diplaziopsis javanica (Bl.) C. Chr. ——Asplenium javanicum Bl.
分布地帶
現知3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自中國西南部向西到印度,向南經印度支那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薩摩亞群島,向東到我國台灣、日本南部及菲律賓等地。中國3種均產。
相似種屬
從系統發育的觀點來看,本屬代表蕨類植物中雙蓋蕨型 (diplazioid type) 主幹的一個年輕的小分支,與網蕨屬 Dictyodroma Ching 親緣關係最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