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肥達反應陽性

肥達反應陽性肥達氏試驗,即傷寒血清凝集試驗即肥達反應陽性者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傷寒(typhoid 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持續菌血症,網狀內皮系統受累,迴腸遠端微小膿腫及潰瘍形成為基本病理特徵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本病又稱為腸熱病(enteric fever)但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系病原經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並非腸道局部病變所引起。[1]

[]

目錄

預防

治療傷寒應掌握辨證論治原則。傷寒六經病總的治則為祛除外邪,扶助正氣。三陽病多屬表證,熱證,實證,以祛邪為主,三陰病多屬里虛寒證,治法應以扶正為主。但傷寒病的診治較為複雜,倘若誤治,可致變證迭現。如太陽病雖有表邪,但不能發汗太過,否則津液耗傷,甚則汗多亡陽;太陽病表邪未解,不可誤行攻下,否則可成痞證或結胸;少陽病邪在半表半里,故汗,吐,下法皆在所禁;陽明病腸胃燥熱,故禁發汗及利小便,以免重傷津液;陽明邪熱在經,尚未與燥屎相合,不可過早攻下;少陰病陰陽皆虛,不可誤汗,誤下等等。

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傷寒桿菌屬沙門菌屬D族(組),革蘭染色陰性,呈短杆狀長1~3。5μm,寬0。5~0。8μm,周有鞭毛能活動,不產生芽胞,無莢膜。在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因膽汁中的色氨酸及類脂可作為傷寒桿菌的營養成分,故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中生長較好。

傷寒桿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糞便中能維持1~2月,在牛奶中不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溫,在冰凍環境中可持續數月但對光、熱,乾燥及消毒劑的抵抗力較弱日光直射數小時即死,加熱至60℃經30分鐘或煮沸後立即死亡,在3%石炭酸中5分鐘即被殺死消毒飲水余氯達0。2~0。4mg/L可迅速致死。

傷寒桿菌只感染人類,在自然條件下不感染動物。此菌本身不產生外毒素,在菌體裂解時可釋放強烈的內毒素,對本病的發生和發展起着較重要的作用。以少量內毒素注射於人或家兔靜脈內,可引起寒戰,發熱不適和白細胞減少,這些現象和傷寒病人的表現極相類似。傷寒桿菌的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產生相應的抗體,但這些並非保護性抗體。由於「O」及「H」抗原性較強故常用於血清凝集試驗(肥達反應)以輔助臨床診斷,亦可用以製做傷寒菌苗供預防接種。「Vi」抗原見於新分離(特別是從病人血液分離)的菌株能干擾血清中的殺菌效能和吞噬功能,是決定傷寒桿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但抗原性不強所產生的「Vi」抗體的凝集效價一般較低且為時甚短;當病原菌從人體中清除後,「Vi」抗體滴度迅速下降。「Vi」抗體的檢出雖對本病的診斷無多大幫助但卻有助於發現帶菌者。含有「Vi」抗原的傷寒桿菌可被特異的噬菌體裂解。利用「Vi」Ⅱ型噬菌體可將傷寒桿菌分為約100個噬菌體型對追蹤傳染源有幫助。

傷寒桿菌隨污染的水或食物進入消化道後一般可被胃酸殺滅,若入侵病菌數量較多,或胃酸缺乏時致病菌可進入小腸,依靠鞭毛侵入腸粘膜,此時部分病菌即被巨噬細胞吞噬並在其胞漿內繁殖部分則經淋巴管進入迴腸集合淋巴結,孤立淋巴濾泡及腸繫膜淋巴結中生長繁殖。此階段病人並無症狀,相當於臨床上的潛伏期。

傷寒桿菌不斷在淋巴組織內(以腸繫膜淋巴結為主)增殖並且死亡,釋放出內毒素,使淋巴組織腫脹。同時傷寒桿菌可經淋巴管一過性地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毒素入血則引發毒血症,引起發熱等症狀。此時若進行血培養,則易為陽性。由於骨髓中網狀內皮細胞攝取傷寒桿菌最多,持續時間也較長,故培養陽性率最高。此時相當於疾病的第一周。

隨後,傷寒桿菌隨血流散布至全身生長繁殖。由於網狀內皮組織豐富的器官如肝、脾、骨髓、淋巴結等攝取菌較多,因而引起更嚴重的全身中毒現象及各臟器的病變。引起第二次嚴重菌血症並釋放強烈的內毒素,產生髮熱全身不適等臨床症狀,出現皮膚玫瑰疹和肝,脾腫大等。此時相當於病程的第2—3周,毒血症狀逐漸加重,血培養常為陽性,骨髓中傷寒桿菌最多,持續時間較長,故培養陽性率最高病程第2~3周。經膽管進入腸道隨糞便排出經腎臟隨尿液排出,此時糞便,尿液培養可獲陽性經膽管進入腸道的傷寒桿菌,部分穿過小腸粘膜再度侵入腸壁淋巴組織,在原已致敏的腸壁淋巴組織中產生嚴重的炎症反應和單核細胞浸潤(即ⅳ型超敏反應)引起壞死,脫落而形成潰瘍,若波及病變部位血管可引起出血若侵及肌層與漿膜層則可引起腸穿孔,此外,傷寒桿菌也可在其他組織引起化膿性炎症如骨髓炎腎膿腫、膽囊炎、腦膜炎 、心包炎等。

病程第4周開始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漸次加強,表現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增強,吞噬細胞作用加強等傷寒桿菌從血流與臟器中逐漸消失,腸壁潰瘍漸趨癒合,疾病最終獲得痊癒。少數病例可能由於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潛伏在體內的傷寒桿菌可再度繁殖並侵入血流引起復發。

診斷

(一)診斷標準

1。臨床診斷標準 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有持續性高熱(40~41℃)為時1~2周以上並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下,嗜酸性粒細胞消失骨髓象中有傷寒細胞(戒指細胞),可臨床診斷為傷寒。

2。確診標準 疑似病例如有以下項目之一者即可確診

(1)從血骨髓,尿,糞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種標本分離到傷寒桿菌

(2)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肥達氏反應「O」抗體凝集效價≥1∶80,「H」抗體凝集效價≥1∶160,恢復期效價增高4倍以上者

鑑別

傷寒病早期(第1周以內)特徵性表現尚未顯露,應與病毒感染,瘧疾鈎端螺旋體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相鑑別。

傷寒的極期(第2周以後)多數病例無典型傷寒表現,須與敗血症,粟粒性肺結核布氏桿菌病,地方性斑疹傷寒,結核性腦膜炎惡組等相鑑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