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英
胡建英,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特聘教授[1],兼任日本厚生省国立医疗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胡建英 | |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 |
出生 |
1965年 浙江 慈溪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华东化工学院,广岛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目录
个人简历
1985 年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本科毕业。
1988 年该大学硕士毕业。
1992 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博士学位。
1992-1999年期间先后在日本通产省财团法人造水促进中心,日本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工作。
1999 年 10 月任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系副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2年,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2009年,入选特聘教授。
2010年,获得第七届中国女青年科学家奖。[2]
2011年,美国环境毒理化学学会(SETAC)授予"MENZI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Award"。
同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3]。
2016年,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学术职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2008-2009年)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Chemistry,编委 (2007年至今)
生态毒理学报,编委 (2006年至今)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4-2008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2000年至今)
研究方向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环境中微量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研究及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涉及:
(1) 复杂环境介质中微量有害化学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质、医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农药和典型持久性有机物质的检测方法开发;
(2) 以海河流域和渤海湾为主要的研究区域进行环境污染调查(水、沉积物、生物体),化学物质的环境化学行为(如物质的微生物分解途径等)及其物质的污染源解析;
(3) 采用生物监测法(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Ah 受体效应、umu遗传毒性)和仪器检测方法相结合寻找环境中未知的风险物质;
(4) 从基因分子水平上进行化学物质的毒理学研究,从种群水平上进行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5) 微量污染物质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等。
致力于环境安全研究的女科学家
胡建英 | |
---|---|
胡建英:执着于研究和育人 |
环境专业或许是全世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然而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胡建英在作出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的时候,只是凭借一种"朦胧"的感觉就走入了这个领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总会有回报,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做下去。"或许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人生理念,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胡建英面对所从事的专业,一做就是30年。
1981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胡建英是该校环境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她坦言小时候没什么自信,却误打误撞考到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高考时过了重点线,如愿地进了华东理工大学,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一个自己觉得还不算太枯燥的环境专业。"选择它只是觉得这是个新学科,够新鲜。"性格开朗、说话略带淡淡江浙口音的胡建英笑着说。
硕士毕业后,胡建英和丈夫一起前往日本,在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日本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工作了5年。那时从事的饮用水中化学物质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奠定了胡建英日后的研究方向。
1999年回国后,胡建英受聘在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开始从事环境污染及生态与健康风险方面的研究,试图通过调研和实验,找到环境污染与生态及健康效应之间的直接关系。
人类制造的许多污染物都广泛而持久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比如内分泌干扰物质。类固醇激素是至今为止最受关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鱼类长期暴露在含低浓度类固醇类激素的环境中,会导致其性别发育出现问题,严重时可引起鱼类性别的转变。可是在环境中,这些物质的含量通常很低,分析检测难度大。而且,通常的毒理研究都只是把生物体短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中进行观察,而在实际环境中,这些微量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需要在食物链中传递,甚至是在很多代生物体之间传递和积累之后才能显现。
胡建英的研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她建立了能够检测各种复杂环境水样、野生动物体内微量污染物的方法,并且围绕食物链传递和母子传递这两个关键过程深入研究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她通过野外调查统计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长江野生中华鲟眼睛缺损、躯体畸形是由三苯基锡经过食物链放大、母子传递等一系列复杂的环境过程之后导致的。在中国,每年用于农药生产的三苯基锡就达到了200吨,如果它们持续会集于水中,将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胡建英的研究建立了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之间的直接联系,指出了三苯基锡污染是导致中华鲟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拯救这种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今,人类生产和消费着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断被排放到环境中。我们迫切需要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影响,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各种相关的标准和化学品管理方法策略,以保障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胡建英的研究为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技术路线和应用案例,让人类能行之有效地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有的放矢地改善我们的环境,进而拯救野生动物和我们自己。
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对胡建英评语: 胡建英教授在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方法开发、环境行为和低剂量长期暴露下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为环境地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获奖后,她在个人自述中写道:"科学之路是孤独的,成功后的快乐又是无与伦比的。"孤独来自于方向不明确所带来的危机感。"没人可以帮你。你跟着别人走,自然轻松,但那不是你自己的路。"
刚回国时,她34岁,意气风发,觉得自己特别年轻,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没人脉,没资金,没学生-- 一穷二白,连去污水处理厂取样都遭到拒绝。一路咬着牙坚持下来,10年内,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胡建英坦言:"除了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外,孩子、兴趣和家庭是促使我继续前行的三大动力。周末我喜欢和女儿一起喝咖啡、逛商场,在享受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和家人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幸福……"办公室墙上的日历中,是她和家人幸福的合影。
参考来源
- ↑ 城环学院胡建英教授荣获北京大学第四届“十佳导师”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 2019-10-22
- ↑ 胡建英:执着于研究和育人 ,北京大学, 2019-11-13
- ↑ 胡建英:执着于研究和育人 ,澎湃网,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