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復
胡明復,數學家。中國以攻讀數學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參與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和最早的綜合性科學雜誌——《科學》。物生平編輯 胡明復(1891.5.20~1927.9.12),原名孔孫,後改名為達,字明復。1891年5月20日生於江蘇省無錫縣堰橋鎮一個書香之家。祖父胡和梅曾任江蘇省桃源縣教諭,父親胡壹修熱心新學,曾出資建造圖書館。胡明復行三,有兄弟姐妹9人,幼年與諸兄弟姐妹在家塾讀書,由其叔親自教誨。1901年,與胞弟胡剛復同入上海徐家匯南洋公學(上海、西安交通大學前身)附屬小學。1902年兄弟倆一同升入南洋公學中學。南洋公學校長張元濟(字菊生,後來曾主持商務印書館多年)對胡明復弟兄十分欣賞,稱他們為奇童。胡明復12歲時到宜興,在一家雜貨鋪當小夥計。後入上海中等商業學校念書。隨後,又入南京高等商業學堂就讀。 胡明復 胡明復 1909年,家人一致鼓勵正在上海震旦學院物理系讀書的胡剛復參加第二屆庚子賠款留美生考試。胡明復在1910年與胡適等人一同考取了庚子賠款第二屆留美生。 1910年秋天,胡明復從上海乘船赴美,入康乃爾大學文理學院學習,與後來成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為同班同學。他們兩人時常切磋學業,相互鼓勵,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1912年胡適也由該校農學院轉到文理學院,與他們同班學習,三人成績皆佳。1913年,為了表彰這三位中國留學生,他們同時被推薦為負有盛名的美國大學生聯誼會會員。1914年臨近大學畢業時,胡明復、趙元任又被推舉為同負盛名的美國科學學術聯誼會會員,為中國留學生爭得了殊榮。1914年夏,胡明復畢業於康乃爾大學,獲文理學士學位。畢業前後,他與部分中國留美學生籌備創立科學社和《科學》雜誌。 1914年秋天,胡明復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數學。師從當時數學家、1908—1910年曾任美國數學會主席的M。博歇(Bocher)教授以及W。F。奧斯古德(Osgood)教授,從事積分方程論的研究。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獲哲學博士學位。 1917年9月,胡明復離美回國。當時國內學術界對胡明復已十分熟悉,他收到不少大學的聘書,其中以北京大學最為誠懇,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在美國時,他就立志要將其兄胡敦復主持的上海大同大學辦成一所高水平的學府,以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1918年起他創辦並多年主持大同大學數學系。他對教學工作非常認真,善於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深奧難懂的概念和問題。胡明復認為,大學生不能光啃書本,還必須學會獨立思考和研究。他一到校就倡議成立了「大同大學數理研究會」,它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他在研究會作的《誤差論》等講演,深受學生們歡迎。 當時,由於胡敦復在上海的時間很少,因此學校的教務、人事等日常工作就落到了胡明復肩上。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管理好大學,他從家裡搬出來獨住。當時學校的基本建設任務相當繁重,他親自設計校舍。座落在上海新閘路西康路口大同大學舊址的校舍,就是他繪圖設計的。胡明復還親臨施工現場指揮,顯示了傑出的管理才幹。與當時所有中國人自己辦的大學一樣,大同大學的經費一向十分困 胡明復 胡明復 難。胡明復學過商業,又善財務管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不得不將自己的私蓄盡數墊入,以濟校困,被後人稱頌為「毀家興學,勞怨不辭」。 在執教大同大學的同時,他還兼任國立東南大學、南洋大學等校的教授。 1927年初,北伐軍抵上海後,胡明復被推舉為上海政治分會教育委員會第一任教育委員,為上海教育事業多方謀劃。1927年6月12日,他在無錫溺水身亡,時年僅36歲。 主要成就編輯 中國第一位現代數學博士 在哈佛大學研究院,胡明復確定以積分方程為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積分方程在當時屬於較新的數學研究領域。他的導師博歇爾對積分方程也很感興趣並做過研究。不過,在準備論文的過程中,他較多地得益於G.D.伯克霍夫(Birkhoff)和W.A.霍爾維茨(Hurwitz)。胡明復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具有邊界條件的線性積分—微分方程》,內容包括:(1)引言和記號;(2)積分-微分方程式;(3)邊值問題;(4)積分-線性無關性;(5)共軛積分—微分表達式;(6)格林(Green)定理的修正形式;(7)共軛系統;(8)自共軛邊界條件;(9)格林函數。 這篇博士論文,是V.沃爾泰拉(Vo1terra)等人早期工作的推廣與深化。他將當時數學家廣為關注的第一類、第二類積分方程推廣到含有微分的形式。然後,利用伯克霍夫建立的積分變換公式,將積分-微分方程轉變為第二類積分方程。在給定的邊界條件下,他把沃爾泰拉尚不大用的,希爾伯特積極倡導的「極限過程」方法的應用範圍擴充了,由此得到了所研究的積分-微分方程的解存在和唯一的充分必要條件,並得到了在邊界條件下方程及其解的性質。該論文還利用「極限方法」和譜理論,討論了共軛和自共軛性質,格林函數的性質等。 論文答辯通過後,胡明復向美國數學會提交了這篇博士論文。當時主持美國數學會工作的伯克霍夫、E。H。穆爾(Moore)教授對他的工作十分賞識。1918年10月,享有很高聲譽的學術刊物《美國數學會會刊》(第19卷第4期)發表了這篇論文。 胡明復的博士論文在中國現代數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47年李仲衍在《三十年來中國的算學》一文中指出,胡明復的博士論文「是中國人在美國發表最早的算學論文」。親身經歷並熟悉20世紀早期中國數學發展情況的陳省身教授,在談到1927年左右中國數學界的狀況時指出:「中國人以數學為主在國外得博士學位的只有胡明復、姜立夫二先生(均在哈佛)。明復先生對組織中國科學社及編印《科學》雜誌功勞甚大。可惜他回國不久就去世了,對於發展中國數學,不能有更大的貢獻。他的論文和俞大維先生關於數理邏輯的論文,似是中國人在國外主要數學雜誌上最早發表的文章。」 1928年,《科學》雜誌紀念胡明復逝世一周年專刊(第13卷第6期),大同大學數理研究會編輯的紀念冊《明復》,都全文轉載了他的這篇博士論文(英文),胡明復的學生嚴濟慈還專門為《科學》雜誌撰寫了《胡明復博士論文的分析》一文。 [1] 參與創建科學社與《科學》 胡明復懷有強烈的科學救國的理想,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他曾於1912年11月在康乃爾大學 胡明復 胡明復(2張)
与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了“中国学生政治研究会”,做过有关租税制度的研究。1914年6月10日,同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的胡明复、赵元任、任鸿隽、周仁、秉志、杨杏佛等人在一起决定组织科学社,暂时采取一种公司形式,入社须交股金五美元,作为刊行杂志的资本。胡明复与任鸿隽、杨杏佛三人被众人委托起草招股章程。他们拟定的章程如下:“科学社招股章程:(1)定名本社定名为科学社(‘Science’Society)。(2)宗旨本社发起‘科学’(Science)月刊,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1914年暑假,胡明复与任鸿隽、赵元任等夜以继日地为《科学》撰写稿件。胡明复在暑假期间为前3期《科学》杂志撰写了10篇文章,内容涉及许多学科,如《万有引力之定律》、《算学于科学中之地位》、《近世科学的宇宙观》、《近世纯粹几何学》、《用合金取轻(氢)气法》、《雪花以上之显花植物》、《脑威(挪威)之地震》等。胡明复还负责审稿、统一格式、修改标点符号等繁重的编辑工作,并担任会计,管理财务。不到几个月,科学社成员就增至70余人,股金达500美元,杂志的稿件已备齐了3期,只待发排。1915年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综合性现代科学杂志——《科学》月刊,终于与国人见面。该杂志采用国际通用的科学符号,并以全世界通行的从左到右的横排方式印刷,题材广泛,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学杂志。
1915年春天,科學社董事會指定胡明復與任鴻雋、鄒秉文3人草擬新社章。10月25日,他們擬定的新社章獲通過,科學社遂改為「中國科學社」。中國科學社的宗旨是聯絡,研究學術,以共圖中國科學之發達。胡明復被選為第一屆董事會董事併兼任會計(會計工作他一直兼任至1925年)。 1918年,中國科學社由美國遷回祖國,胡明復繼續為中國科學社服務。胡明復認為,他們這一代生長在苦難深重的中國,為使中國富強,必須甘當為中國科學開路的「小工」。 傳播科學 胡明復除了盡心服務於中國科學社,在《科學》雜誌上撰寫學術論文,介紹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外,他還為科學的傳播做出了許多貢獻。192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王雲五聘請胡明復兼任數學函授社主任。胡明復聯絡南京、上海的一批數學教師,與商務印書館幾位編輯一道,主持編寫了一批普及性的數學書籍。他還曾翻譯並出版了《科學大綱》等普及性科學書籍,編寫過微積分、高等分析等方面的教材。 1918年7月,鑑於若干年來從西方傳入的科學名詞、術語的翻譯十分混亂,學術界成立了科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受中國科學社的委託,胡明復與姜立夫一起負責擬定數學名詞(當時稱算學名詞)。為做好這項工作,胡明復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如確定數學名詞的標準,「中國舊名及日本名詞之勉強可用者,一概仍舊,其有名義不切或與統系上有窒礙者,酌改」,「算學名詞,擬另編中西文字典及索引」,以及如何做到準確地翻譯名詞等。他與姜立夫、何魯、胡敦復、吳在淵等人一起,審定了初等幾何學、平面三角、解析幾何學、空間幾何、射影幾何、代數學、微積分、函數論等數學分支的名詞。1938年出版的《算學名詞彙編》序中寫道:「本篇既脫稿,以胡君明復姜君立夫對於算學名詞風着精勤,惜胡君早逝,未獲觀成。」姜立夫先生,以及後來主持數學名詞審定工作的江澤涵先生,都多次提到胡明復在數學名詞方面的工作,讚譽有加。 胡明復 胡明復 胡明復曾就如何發展科學,並對科學本身進行過思考,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見解,涉及科技政策和科學哲學問題。1915年,胡明複寫了《論近年派送留學政策——為一般國民與有志留學者告》一文,仔細研究了自1909年以來利用庚子賠款選派留學生的情況,認為僅靠清華學校並非良策,應在中國範圍內選拔留學生,而且每個人留學年限的長短,學校及專業的選擇,不應在出國之前就確定,而應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他還從中日兩國的留學政策分析兩國之興衰,提出應從國家前途命運角度制定留學政策。 1916年胡明復發表《科學方法論——科學方法與精神之大概及其實質》,認為科學方法是科學的本質,「且夫科學何以異於他學乎?……即在科學之方法」,「科學方法之唯一精神,曰『求真』」,「此種精神,直接影響於人類之思想者,曰非除迷信與妄從」,並認為中國需要的就是這種科學精神。對於科學救國問題,他闡述了科學求真的精神與實用的關係,並利用科學史事實,批駁了急功近利發展科學的思想。在這篇文章中,他還介紹了H.龐加萊(Poincaré)的科學美學思想,E.馬赫(Mach)的思維經濟原則。 在《科學方法論二——科學之律例》中,胡明復對當時在西方尚不大引人注目的科學哲學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科學律例(理論),其即自然之真理乎?蓋大有研究之地。」他得到的結論是,科學理論只具有或然性,乃是統計規律:「夫科學律例,無非為過去事實之通理。其能基過去以預測未來者,純為假設之理,唯據過去之經驗,則機數甚大,為可恃耳。夫所貴乎科學之律例者,即此機之所恃也。」後來,他在其論文《幾率論》、《誤差論》中也指出:「科學律例……以應用於未來者,屬於幾率之範圍。」 出版著作編輯 1 Minfu Tan Hu. Linear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a BoundaryCondi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Vo1.XIX, No. 4, October,1918. 2 胡明復.萬有引力定律.科學,1915,1(1):32—42. 3 胡明復.算學於科學中之地位.科學,1915,1(2):135—138. 4 胡明復.近世科學和宇宙觀.科學,1915,1(3):255261. 5 胡明復.近世純粹幾何學.科學,1915,1(3):262274;1(5):513-525. 6 胡明復.教育之性質與本旨.科學,1915,1(6):611-626. 7 胡明復.倫得根射線與結晶體之構造.科學,1915,1(8):837—853. 8 胡明復.論近年派送留學政策.科學,1915,1(9):965-977. 9 胡明復.科學方法論一.科學,1916,2(7):719—727. 10 胡明復.科學方法論二.科學,1916,2(9):957-963. 11 胡明復.磁學上最近之學說.科學,1916,2(10):1096-1105;2(12):1297-1311. 12 胡明復.幾率論.科學,1917,3(3):261-269. 個人生活編輯 1891年5月20日 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 1907年 考入南京高等商業學堂。 1910年 考取第二屆庚款留美,秋季赴美入康乃爾大學文理學院學習。1914年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獲文理學士學位。 1914—1915年 在美國與中國留美學生創辦科學社與《科學》雜誌。 1914年 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隨後被哈佛大學授予哲學博士學位(Ph.D)。 1915年 與中國留美學生將科學社改組為中國科學社。 1915—1927年 歷任中國科學社董事、理事及會計,並負責《科學》雜誌。 1918—1927年 任大同大學教授,兼任國立東南大學、南洋大學等校教授。 1927年6月12日 在江蘇無錫溺水身亡。 人物評價編輯 胡明復,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來上海就讀於南洋公學,清宣統二年(1910年)後赴美留學,畢業前夕與趙元任被推舉為美國科學學術聯誼會會員,並籌創科學社和創辦《科學》雜誌。畢業後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數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上海後,任教於上海大同大學,兼任國立東南大學、南洋大學教授。他是我國第一位以數學論文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其博士論文《具有邊界條件的線性積分——微分方程》,發表於《美國數學會會刊》。民國7年(1918年)7月學術界成立了科學名詞審查委員會,他與其它幾位數學家審定了幾何、代數、微積分、函數論等數學分支的名詞。民國13年被商務印書館聘請兼任數學函授社主任,主持編寫了一批普及性的數學書籍,為中國的數學傳播事業做了基礎性的工作,他還編寫過微積分、高等分析方面的教材,翻譯過《科學大綱》等普及性的科學書籍。民國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為紀念他,當時教育界籌建了「明復館」(上海盧灣圖書館前身)。 民國26年中國科學院在上海建明復圖書館(今陝西南路黃浦區明復圖書館)以志紀念。 我國以攻讀數學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參與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和最早的綜合性科學雜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