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胡秉柯,字質齋,湖北潛江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

胡秉柯
胡秉柯2.jpg
出生 (1882~1914)
國籍 中國
職業 革命家

目錄

人物生平

胡秉柯,1898年胡秉柯入縣學,後入經心書院、兩湖書院。

1903年,中俄密約泄露引起輿論譁然,胡秉柯參加花園山聚會。

1903年冬,胡秉柯公費派赴比利時留學。1905年春,孫中山由美國到歐洲,在比利時會見了胡秉柯、賀之才史青等十餘人,胡秉柯等人遂宣誓加入革命團體(即中國同盟會的前身)。孫中山離開法國前,此前宣誓入會的留法學生湯薌茗向國華王發科王相楚盜走黨人名單、入盟書及法國殖民大臣致安南總督的信函,向清國駐法國使館告密,孫中山大為震驚,旅比利時的革命黨人推舉胡秉柯前往法國慰問,並向清國駐法國公使孫寶琦探明事件真相,對告密的4人進行了警告。後來胡秉柯轉到巴黎大學學習法律,獲法學博士學位。

1909年,胡秉柯因父親去世而歸國。後來他又去了法國。

武昌起義爆發後,孫中山返回中國,途中經過巴黎時,曾和法國政府方面人士談話,希望法國在中國內戰問題上保持中立,但沒有取得結果,遂在回國之前囑咐胡秉柯繼續交涉。此後胡秉柯訪問了法國外交部,會見了亞洲事務處專員布瓦梭納,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胡秉柯遂經俄羅斯返回中國,途經黑龍江時曾企圖策動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反正",但沒有成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胡秉柯任總統府秘書,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南北議和後,胡秉柯到青島、武漢、南京、蘇州、上海等地發表演說。

1913年初,胡秉柯當選民元國會參議院議員,此後他受到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約見。宋教仁遇刺後,他離開北京南下,剛抵達漢口即遭逮捕,經多方營救後出獄,隨即致信北京方面,呼籲袁世凱辭職。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湖口起兵討伐袁世凱,在南京的胡秉柯主張成立中央政府,但其主張無人響應。二次革命失利後,胡秉柯不斷咳血,1914年冬,在上海病逝。

人物軼事

熱衷革命留學比利時

清光緒八年九月(1882),胡秉柯出身於今積玉口鎮太和場的一個耕讀世家。他自幼聰明好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四書五經,老師一教即會。他讀書不拘一格,喜歡岳飛等民族英雄,好為同學打抱不平,有時甚至不怕挨板子而衝撞老師,在鄉里私塾讀書有「神童」「頑童」之稱。十五歲即以縣試第二名入儒學就讀。

光緒二十七年(1901),胡秉柯雄心勃勃參加鄉試,走出考場自認為中舉應該沒問題,但因其文章憂國憂民意識太濃,直指朝廷時弊而落榜。好在清末湖北有一位致力於「洋務運動」、重視教育、較為開明的總督張之洞,他開辦了兩湖書院,要求各地學使選調「才識出眾,志行不苟」的諸生入學,次年,胡秉柯被潛江訓導楊葆泰保舉入了兩湖書院。此時,兩湖(湖北、湖南)地區反清救國革命運動正處暗潮湧動之勢。

1903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正式提出了反清救國的革命主張。當時,追隨孫中山鬧革命的潛江人李書城從日本留學回國抵鄂後,即與「庚子起義」(1900年,古歷庚子年)失敗後的首領袖之一吳祿貞(雲夢人,時任鄂清軍教官)會合,組織「花園山聚會」,宣傳反清思想,武裝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組織。兩湖書院、武備學堂的胡秉柯、賀之才、魏宸組、史青、朱和中等進步學子都踴躍參加聚會。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滿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一個出賣中國領土的《中俄密約》後,更是群情激憤,勢成鼎沸。張之洞得知情況後,既不想讓清廷知道湖廣地區成為反清策源地,也不想直接加害於他招收的這批學子和器重的精英,於是,採取釜底抽薪之策,將吳祿貞協調北京任騎兵監督;將李書城、胡炳宗等再派留學日本;將胡秉柯、賀之才、魏宸組等送到比利時、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留學;另一部分不予安排職務,讓其自謀生路而解散。是年臘月十二,胡秉柯等二十四名中國留學生抵達比利時黎也什省開始了留學生活。

弄潮歐洲加入同盟會

胡秉柯等學子身在歐洲,但心繫國內革命。1904年冬,胡秉柯等歐洲留學生寫信給留學美國的劉成禺(湖北武昌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1903年入中興會,同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因發表反清演說,被逐出東京,後入美國加州大學),想請孫中山考察歐洲並指導革命。劉給旅歐學生說:孫先生正在英國倫敦宣傳民主救國思想,但其囊空如洗,請予接濟。接到此信後,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胡秉柯將在比利時籌集到的四千餘弗郎和德國、法國留學生籌集到資金,一同匯給了孫中山,才使孫中山從英國起程前住比利時。

1905年春,胡秉柯率朱和中、賀之才等作為留歐學生代表在寒風凜冽的奧斯敦港迎接孫中山登陸比利時。孫中山隨眾多留歐學生到中國留比學生公寓後,便住在胡秉柯寓所。這些革命精英聚在一起商討中國革命道路、方向、方法等問題,很多重大決定就在這些激烈的辯論中形成決議。

當孫中山問及「湖北會黨情況如何」時,胡秉柯說道:會黨散漫、趨利,乃至趨炎附勢不可靠。革命仍需開通士子,武裝軍界。他還告訴孫中山,其家鄉潛江民眾對土匪等會黨組織魚肉百姓深惡痛絕,並以唐才常、傅慈祥等領導「庚子起義」失敗為例,說明會黨的搖擺性、不可靠性。而孫中山革命多年來大多依靠會黨和遊民無產者在進行,對運動軍界和學界等志士參與革命重視不夠,他甚至認為:清廷對軍隊控制很嚴,將官極為腐朽保守,很難接受革命思想;學生等知識分子鬧革命大多是紙上談兵。由此,當然很難接受胡秉柯的觀點。於是孫中山與胡秉柯等留歐學生就革命方法等問題接連三天三夜進行了一場火星四濺的辯論。

在誠摯激烈的辯論中,孫中山回顧自己革命多年屢次起義失敗的教訓,不得不承認胡秉柯等學生說得很有道理,並基本形成了共識。討論結束後,胡秉柯設宴招待孫中山,留歐學生十一人作陪,並在其寓所後花園留下了兩幀極其珍貴的歷史照。一幀是孫中山站立與十一位陪宴同學的合影,另一幀是孫中山坐在藤條椅上與留歐學生領袖的合影。孫中山居中,前排座左手邊坐的是胡秉柯,右手邊是魏宸組;後排站立者,左邊朱和中,右邊史青。 就在革命方略已定的當天晚宴後,大家革命熱情高漲時孫中山提出了「立誓為盟」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既真心革命,何用宣誓?孫中山問:「質齋、子英(朱和中的名號)意下如何?」他們兩人對孫中山的問話心領神會,當即斬釘截鐵地回答「同意立誓為盟!」於是胡秉柯遞上筆墨紙張,孫中山欣悅地捲起衣袖,提筆寫道:「立誓詞。某某某當天立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等地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眾處罰。主誓人:孫文。」接着胡秉柯、朱和中、魏宸組、史青等十六名留歐學生簽名宣誓。第二天,又有鄂籍留歐學生王發科、王相楚等十多人前往胡秉柯寓所參加宣誓。

現在史學家稱孫中山這次立誓是「同盟會以前的同盟會」。孫中山認為是「同盟會的開始」。他後來寫道:同盟會「開第一會於比京(布魯塞爾),加盟者三十餘人;開第二會於柏林,加盟者二十餘人;開第三會於巴黎,加盟者亦十餘人」。這樣才有了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在日本正式成立,命名為「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組織,其「驅逐韃虜」等十六字的誓詞與比京的誓詞也一字不差。

孫中山離開比利時後,便轉入德國、法國宣傳革命,發展同盟者。在孫中山離開法國赴日本之前,曾加入同盟會的留德、留法學生王發科、王相楚等四人反悔入盟,盜走了保存在孫中山住所的一批誓詞和法國參謀部的一封介紹孫中山去見越南總督文件等,向清廷駐法公使孫寶琦告密,孫中山為之震驚。因比利時入會同志推薦,胡秉柯專程赴法國巴黎慰問孫中山,並表示旅比同志無一人參與盜約和告密之事,大家願意重新立盟,以示革命之決心。隨後他佯裝不知此事,到駐法使館會見孫寶琦,探明了盜約-,並伺機對王等人提出了警告。好在孫寶琦不願「惹麻煩」,將盟約和信件等退還給了孫中山。胡秉柯的赤誠之舉讓孫中山十分感動,並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此後,胡秉柯轉入法國巴黎大學攻讀法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反對-聲討袁世凱

1911年(古歷辛亥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成功後,孫中山輾轉海外,為新政權的國際地位斡旋於歐美國家之間。11月,孫中山到達巴黎,法國政府刻意迴避,不與他正式接觸。孫中山即委託胡秉柯作為代表與法國政府交涉。11月24日,胡秉柯訪問法國外交部,會見了亞洲事務處專員布瓦棱納,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但胡秉柯此行,打開了新政府與法國政府間的外交通道。

是年底,胡秉柯受回國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之邀啟程歸國,參與新政權建設。他繞西伯利亞赴黑龍江,企圖策動黑龍江巡撫周樹模(今天門人)「反正」,雖沒能完全如願,但周樹模表示不與新政權為敵,盡職守好中國北大門。辛亥革命後,周曾任北洋政府平政院(當時的行政訴訟審判機關)院長。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時,胡秉柯被任命為-秘書,並當選為臨時參議員。是年2月13日,清•宣統帝宣布退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南方革命省份和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方實力派進行和談。孫中山遜位,袁世凱繼任民國臨時大總統。胡秉柯對缺少民主法治意識的袁世凱北京政權不感興趣,他北游青島,東歷南京、蘇州、上海,回歸武漢等地,到處應邀進行演講,宣傳孫中山民主建國思想,宣揚西方的民主法制政治,抨擊-政權,提倡法治精神,致力於民主共和事業。

1913年春,胡秉柯當選為國會參議員。在國會第一次會議期間,他受到袁世凱的約見。會談中,胡秉柯向袁世凱提出「民主、法治立國之方略」,袁世凱無動於衷。由此,他識破了袁和他的北洋政府「並非忠於民主政治者,國家內亂之局將不免矣」。果然,是年3月20日,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因抨擊袁世凱的-統治,被袁派人刺殺致死,舉國震驚。胡秉柯即果斷離京返漢,以便做好反袁準備。剛抵漢即被捕,後經多方呼籲營救,才恢復自由。

胡秉柯出獄後即致書-,援引西方政治事例,請袁辭職,以謝天下,同時積極組織參與反袁,史稱「二次革命」。在反袁問題上,國民黨高層意見不一致。孫中山認為反袁實力不夠,欲親赴日本求援;黃興則認為求援日本,會給袁世凱向歐美求援的口實,於國家和民族不利,主張聯合南方革命省份馬上舉兵。胡秉柯從中多次進行調和,最終推舉黃興為總司令,打出了北伐討袁的旗號。7月12日,李均烈在江西湖口起兵,「第二次革命」的槍聲打響。

胡秉柯當時在南京一面積極參與反袁,一方面力主再組南京中央政府「正名正位,以詔人心,號令天下齊心討袁」。但國民黨內部爭議不決,討袁無力,以致「二次革命」很快失敗。1914年冬,胡秉柯憂憤成疾,咯血而死,年僅三十二歲。

參考來源

  1. 胡秉柯,博雅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