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魚台縣是山東省濟寧市轄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西岸,行政區域面積653.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19萬人(2016年),轄2個街道、9個鎮。縣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觀魚大街。

魚台縣地勢平坦低洼,平均海拔35米。地處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東臨南陽湖、昭陽湖,有京杭運河、東魚河、新老萬福河、復新河等大小河流17條。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等。

魚台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優質大米、淡水魚生產基地,有江北「魚米之鄉」之稱。工業形成了以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機電、化工、採煤為主的產業體系。濟徐高速公路、251省道、346省道、348省道、濱湖大道、京杭運河穿境而過。2016年,魚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62億元,比2015年增長7.9%;地方財政收入10.42億元,比2015年增長10%。[1]

目錄

建制沿革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這裡就是東夷太昊部族聚居。在龍山文化遺址中,也可見到先民所創造的早期文化。

西周時期,魚台縣為極國封地。

春秋時期,改置棠邑,屬魯國。公元前718年(隱公五年) 春,魯隱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觀魚。

戰國初期,魚台縣置方與邑,屬宋國。公元前286年(楚頃襄王十三年)齊、楚、魏三國聯合滅宋,方與邑改屬魏。隨之楚於魚台縣東部置湖陵邑。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魚台縣置方與、湖凌二縣,屬薛郡。

西漢,魚台縣置方與、湖凌、囊三縣,屬山陽郡。

公元59年(東漢永平二年)胡陸(即湖陵)、橐併入東平國。三國時期,方與屬曹魏山陽郡。265年(西晉泰始元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東晉改高平國為高平郡,胡陸、方與屬之。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胡陸縣裁撤,此後魚台縣只方與一縣。596年(隋開皇十六年),屬彭城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屬金州。翌年,改金州為戴州,遂屬戴州。643年(貞觀十七年),戴州廢,改屬河南道兗州魯郡。762年(寶應元年),因魚台縣有魯隱公觀魚台,始改方與為魚台。

五代十國,後梁時屬兗州魯郡,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屬單州。

北宋,屬京東西路單州。金屬南京路單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隸經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魚台縣併入金鄉縣,1266年復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屬徐州。1374年,改屬濟寧府。1385年,降濟寧為州,升兗州為府,遂屬兗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直隸州。1730年,改屬兗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復屬濟寧直隸州。

1946年6月,復建魚台縣國民政府。是年9月,國民政府軍占據魚台,魚台縣復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8年8月,魚台全境解放,魚台縣國民政府結束,屬冀、魯、豫區第三專區。1949年8月,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6年併入金鄉縣,1964年復魚台縣。1995年5月18日,撤銷王魯鄉,設立王魯鎮。

行政區劃

2016年末,魚台縣轄、9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工業園區:谷亭街道、濱湖街道、清河鎮魚城鎮王魯鎮張黃鎮王廟鎮李閣鎮老砦鎮唐馬鎮羅屯鎮、魚台經濟開發區、魚台縣張黃工業園、老砦工業園區。共6個居委會、386個村委會,939個自然村。

自然資源

至2011年末,魚台縣有耕地58萬畝,湖地4萬畝,水面11.8萬畝。魚台縣分布河流17條,上接蘇魯豫皖20多個縣市的客水,水資源總量2.7億方;生物1000餘種,僅自生魚類100餘種;礦產以煤為主,總儲量31.5億噸,其他礦產如石油、天然氣、鉀鹽、鐵等也有較大儲量。

人口

至2011年末,魚台縣總人口470830人,其中男242320人,女228510人,男女性別比為106.04:100。戶數131587戶。2011年魚台縣出生6176人,死亡4046人。2011年魚台縣人口出生率為10.88%,人口死亡率為5.3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7%。

地理環境

位置

魚台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南陽湖、昭陽湖,南與江蘇省沛縣、豐縣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以新萬福河為界和濟寧市郊區隔河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3′~116°49′,北緯34°53′~35°10′。南北最大縱距為23.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為37.5公里。總面積654.2平方公里。

地形

魚台縣屬平原地區,地勢低洼,西南稍高,東北偏低,平均海拔35米。屬淮河水系,魚台縣有17條河流縱橫交錯。主要有京杭運河、東魚河、老萬福河、復興河、西支河、白馬河、蘇魯邊河等。

氣候

魚台縣處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平均213天。年平均日照2350.9小時。常年平均氣溫15.7℃。常年多刮東南風和西北風。全年平均降水量為727.1毫米。

水文

魚台縣水資源豐富,年總降水量為4.5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4.9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17.8億立方米。

經濟發展

綜合

2012年魚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9.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65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2.04億元,增長14.6%,其中工業增加值47.53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38.58億元,增長11.5%。三次產業比例為24.0:43.6:32.4。人均生產總值27089元。

第一產業

201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34.65億元,增長4.2%;林業產值0.95億元,增長-8%;牧業產值8.57億元,增長1.0%;漁業產值6.26億元,增長2.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59億元,增長5%。

2012年農業產值36.98億元,增長5.5%;林業產值0.99億元,增長2.6%;牧業產值8.72億元,增長5.4%;漁業產值6.76億元,增長1.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85億元,增長5%。

第二產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4個;實現工業總產值69.2億元,增長11.79%,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9.1%。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億元,增長6.7%,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9.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7個百分點。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實現利潤6.1億元,實現利稅10億元,分別增長9.6%和14.9%。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83.39億元,增長22.67%,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15.3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9.32%,比上年同期增加1.58個百分點。

2012年工業經濟效益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5.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66%;實現利潤6.9億元,實現利稅11.33億元,分別增長17.22%和17.88%。

第三產業

2011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63.78億元,比年初增加9.1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7.88億元,比年初增加6.53億元。貸款強勢增長,結構繼續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8.30億元,比年初增加4.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9.96億元,中長期貸款7.94億元。

2012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79.45億元,同比增長24.5%,比年初增加15.6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8.61億元,同比增長22.5%,比年初增加10.75億元;單位存款餘額19.46億元,同比增長29.7%,比年初增加4.46億元;個人存款餘額59.05億元,同比增長22.6%,比年初增加10.9億元。貸款強勢增長,結構繼續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4.62億元,同比增長22.4%,比年初增加6.3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5.26億元,同比增長26.5%,比年初增加5.3億元。

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69億元,增長11.20%。魚台縣批發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64億元,同比增長11.9%,占魚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4.10%。

2011年實現進出口2464萬美元,其中出口2335萬美元,進口129萬美元,2011年實際使用外商投資1046萬美元。

2012年魚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億元,增長1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占的比重大。魚台縣批發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億元,同比增長14.0%,占魚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3.5%。

2012年完成進出口3202萬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3110萬美元,同比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2015萬美元,同比增長92.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魚台縣教育經費總收入3.36億元。小學專任教師1592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93人,高中階段在校生為9783人,初中在校生為16528人,小學在校生為31397人。

2012年,魚台縣教育經費總收入4.34億元。小學專任教師1613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50人,高中階段在校生為9827人,初中在校生為14824人,小學在校生為30330人。

衛生

2011年底,擁有衛生機構18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2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180張,衛生技術人員141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699人,註冊護士563人。36.22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12年,擁有衛生機構2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3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581張,衛生技術人員157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626人,註冊護士498人。34.49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交通

鐵路:東臨京廣線,西有京九鐵路縱穿南北,南有隴海線橫貫東西,魚台-一壟固的自備鐵路直達礦區。

公路:東接京福京滬高速公路,西連105國道,北靠日東高速公路。

航空: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南遙牆機場180公里,距離50公里的濟寧國際機場正在籌劃建設之中。

水路: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有50公里的沿岸線,三級水運航道千噸級的船舶可直達長江口岸。

風景名勝

棲霞堌堆

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300米處。遺址高出地面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南北長90米,東西寬110米,面積9900平方米。關於堌堆的形成,在當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古時當地居民為了抵禦黃河決口造成的水患,逐漸意識到在高處可抵禦水患的淺顯道理,於是便有人開始築建土台,歷經漫長歲月堌堆就此形成;二是相傳商與周戰爭中死亡的士兵屍體聚集掩埋所致,商周之後歷代戰爭陣亡士兵也被掩埋至此,至今堌堆上半部還有各式大小洞穴,當地居民稱是鬼魂穴居在此,實則是水土流失所致。

武棠亭遺址

位於王魯鎮武台村西。春秋時期棠邑治所。遺址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1985年10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物

聶峨亭,(1886~1945)大聶村人。清末秀才,後就讀於山東省立師範講習所。曾任魚台縣教育會會長。

樊照坤,(1891~1976),字厚甫,魚台縣張黃鎮樊莊村人。1938年1月,任魚台縣抗日司令部第二大隊大隊長,7月,任魚台縣抗日自衛總 團第三營營長。

趙紫生,(1911~1998),名步晨,字紫生,魚台縣張黃鎮常李行村人,著名教育家。1932年畢業於山東第一師範專修科,1935年肄業於南開大學。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金燦然,(1913-1972),原名金心聲,中國編輯出版家,魚台縣唐馬鄉梁莊村人。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8年,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名優特產

魚台大米

山東省魚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魚台大米"賣到中國30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港、澳、台及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一品香鵝

鵝店創辦於2000年,創辦人張玉珠。2004年,獲得"魯西南十大風味名吃"稱號。2005年經國家商標總局批准,正式註冊商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