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节
胫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目录
名词解释
昆虫足的第四节,接触在腿节的细长部分。相当于节肢动物节肢原型的胫肢节。与腿节之间是两个髁关节,而且多数昆虫基部稍为弯曲,所以善于向腿节方向折屈。
胫节(tibia,复数tibiae)
成虫的胸足之一
胫节一般细长,大致稍短于腿节,与股节之间的双关节很发达,使胫节可以折叠到股节之下;捕食性的种类胫节内侧常具刺或齿,末端有距,这些刺和距的大小、数目及排列常被用作分类特征。有些螳螂目、半翅目等昆虫胫节具叶状突起;猎蝽科、姬蝽科昆虫前、中足胫节的端部常具海绵沟( sponge furrow)以帮助捕食猎物。直翅目的螽斯、蟋蟀等昆虫的前足胫节上具鼓膜听器,能接受声音信息。
参考文献
- ↑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搜狐,2017-12-14
- ↑ 汉字——中华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