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橋
胯下橋位於淮安市淮安區興文街與胯下街交叉處,是以韓信的故事為背景的一處景觀。小橋原不在此地。明代在此立有牌坊。原有牌坊早已腐爛,清同年間曾重修,"十年浩劫"中再遭破壞,一直到1978年再度重修。是原淮安市(現淮安區)治所在地的繁華市中心。[1]
目錄
簡介
胯下橋原在淮安城外面北有小溝通胭脂塘,溝上架築小橋。原址有圈門,門前有碑,上刻「韓信胯下受辱處」,現遺址只留條石。明萬曆年間,好事者將古蹟移至淮安城,現淮安市內尚有「胯下橋」牌樓存跡。陳運和詩稱「這橋短得令人吃驚 卻使我一直從童年讀到現在 也沒讀完 餘味無窮 坎坷與平坦都是人生 不必問歷史 不必問韓信 長靴踩出的一段文字永不磨滅 終將留給淮安 留給子孫」。 胯下橋古蹟在若干年前,橫跨於文渠水上,後來渠水幾經變遷, 該處已無橋可尋了。
歷史故事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年輕時曾受過「胯下之辱」。韓信年少落魄,喜佩劍。
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年少輕狂的屠夫看到身材高大,佩帶寶劍的韓信,便在鬧事口攔住了他,說:「你有膽量,就抜劍刺死我,如果沒有膽量,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面鑽過去。" 說着叉開了腿,嘲笑地看着韓信。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圍觀的眾人都不知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看了一會兒屠夫,低下頭,一言不發,就從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當時在場的觀眾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個懦夫,膽小怕死的人。從此,韓信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他帶着恥辱,帶着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去投軍了。
韓信到軍隊後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一頁。成語中新添了背水一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詞語。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漢王朝。 後人為了推闡韓信這種忍辱含垢,自勵其志的韌性精神,承小侮而成大業的耐挫力,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氣概,特在其受辱的地方建立一木製牌坊,名曰「胯下橋「。胯下橋始修於何時,己經難於考證,現在知道的牌坊曾於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甚為堂皇,後屢遭兵燹,動亂,該坊曾一度蕩然無存。現在人們見到的胯下橋牌坊是淮安縣人民政府於1978年重修仿建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