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1%,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癒率很低。本病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5~2:1,男性患者遠較絕經前的婦女多見,絕經後婦女的發病率與男性相仿。 [1]
英文名稱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pancreatic cancer | 腫瘤科、外科 | 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 | 尚不十分清楚 | 腹痛、黃疸、消瘦乏力、腹部包塊和腹水等 |
目錄
病因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生與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與胰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發現慢性胰腺炎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例明顯增高;另外還有許多因素與此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如職業、環境、地理等。 [2]
臨床表現
胰腺癌臨床表現取決於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無轉移以及鄰近器官累及的情況。其臨床特點是整個病程短、病情發展快和迅速惡化。最多見的是上腹部飽脹不適、疼痛。雖然有自覺痛,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壓痛,如果有壓痛則和自覺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不管癌位於胰腺頭部或體尾部均有疼痛。
黃疸
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黃疸屬於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是由於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黃疸為進行性,雖可以有輕微波動,但不可能完全消退。
消化道症狀
最多見的為食欲不振,其次有噁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秘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食欲不振和膽總管下端及胰腺導管被腫瘤阻塞,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有關。
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腹部包塊
胰腺深在,於後腹部難摸到,腹部包塊系癌腫本身發展的結果,位於病變所在處,如已摸到腫塊,多屬進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塊,與胰腺癌不易鑑別。
症狀性糖尿病
少數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現為糖尿病的症狀,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狀如腹痛、黃疸等出現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隨的消瘦和體重下降被誤為是糖尿病的表現,而不去考慮胰腺癌。
血栓性靜脈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現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或動脈血栓形成。
精神症狀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現焦慮、急躁、抑鬱、個性改變等精神症狀。
腹水
一般出現在胰腺癌的晚期,多為癌的腹膜浸潤、擴散所致。腹水可能為血性或漿液性,晚期惡病質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
其他
此外,患者常訴發熱、明顯乏力。可有高熱甚至有寒戰等類似膽管炎的症狀,故易與膽石症、膽管炎相混淆。 [3]
診斷
基於胰腺癌患者的發病特點,目前認為:40歲以上、無誘因腹痛、飽脹不適、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瀉、腰背部酸痛、反覆發作性胰腺炎或無家族遺傳史的突發糖尿病,應視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診時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對臨床出現下列表現者應引起重視:
-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適或腹痛,位置較深,性質也較模糊,與飲食關係不一。
- 進行性消瘦和乏力。
- 不能解釋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鑑別診斷
胰腺癌應與胃部疾病、黃疸型肝炎、膽石症、膽囊炎、原發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壺腹癌、膽囊癌等病進行鑑別。 [5]
治療
目前根本的治療原則仍然是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外科治療
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術方式包括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擴大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全胰腺切除術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困難,手術切除率低,術後五年生存率也低。
姑息治療
對於不適合做根治性手術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黃疸,一般採用膽囊空腸吻合術,無條件者可做外瘺(膽囊造瘺或膽管外引流)減黃手術,多數病人能夠短期內減輕症狀,改善全身狀態,一般生存時間在六個月左右。
綜合治療
胰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後不良。儘管手術仍然是首要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胰腺癌常常發現較晚,而喪失根治的機會,因此需要對胰腺癌進行綜合治療。
對症支持治療
胰腺癌晚期,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出現脂肪瀉者,可於餐中服用胰酶製劑以幫助消化。對頑固性腹痛,給予鎮痛藥,包括阿片類鎮痛劑;必要時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經叢注射或交感神經切除術。放療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緩解。還應加強營養支持,改善營養狀況。 [6]
預後
胰腺癌是一高度惡性的腫瘤,預後極差。未接受治療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約為4個月,接受旁路手術治療的病人生存期約7個月,切除手術後病人一般能生存16個月。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預後的關鍵,手術後應用放化療等輔助治療可提高生存率。對手術輔助化療並加用放療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達4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