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細胞瘤
定義
概述
神經膠質瘤(Giiomas)亦稱膠質細胞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不同類型的神經膠質,但根據組織發生學來源及生物學特徵類似,對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腫瘤,一般都稱為神經膠質瘤。[2]
病因
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占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回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覆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徵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增大,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腦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缺血性壞死。
最後壓迫腦幹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致死亡。[3]
臨床表現
臨床診斷
症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症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頭痛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着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4]
嘔吐系由於延髓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噁心,是噴射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後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症狀,並可為早期症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症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藥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症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關心,不知整潔等。局部症狀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症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症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症狀。而在腦幹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症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
診斷檢查
膠質細胞瘤根據其年齡、性別、發生部位及臨床過程等進行診斷,並估計其病理類型。除根據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需作一些輔助檢查幫助診斷定位及定性:
腦脊液檢查
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症或出血相鑑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觀察。
超聲波檢查
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腦電圖檢查
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布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定側。
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
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鑑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放射學檢查
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注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範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核磁共振
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鑑別良性惡性腫瘤。
膠質細胞瘤是一種生存期較短的腦部惡性腫瘤,對化療及放療效果差,因此人們寄希望於基因治療,即用基因修飾的病毒刺激免疫系統抵抗腫瘤,但目前為止,基因治療無法提供長期的療效,無法到達所有的腫瘤細胞。
鑑別診斷
併發症
治療
手術治療
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對位於額葉或顳葉前部較大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術,連同腫瘤一併切除。額葉或顳葉腫瘤如範圍廣不能全部切除,可儘量切除腫瘤同時切除額極或額極作內減壓術,亦可延長復發時間。
腫瘤累及大腦半球兩個腦葉以上已有偏癱但未侵及基底節、丘腦及對側者,亦可作大腦半球切除術。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應注重保持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遺有嚴重後遺症。可同時作顳肌下或去骨瓣減壓術。亦可僅作活檢後作減壓術。丘腦腫瘤壓迫阻塞第三腦室者,可作分流術,否則亦可作減壓術。
病情危急者,幕上腫瘤宜先給予脫水藥物治療,同時儘快進行檢查確診,隨即進行手術治療。後顱窩腫瘤可先作腦室引流術,2~3天後待病情好轉穩定,再行手術治療。
放射治療
用於體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電壓x線治療機、60Co治療機、電子加速器等。
化學治療
高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適用於腦神經膠質瘤。在星形細胞瘤Ⅲ~Ⅳ級時,由於水腫而血腦屏障遭到破壞,使水溶性大分子藥物得以通過,故有人認為選用藥物時可以擴大至許多水溶性分子。但實際上在腫瘤四周區增殖細胞密集之處,血腦屏障的破壞並不嚴重。故選擇的藥物仍宜以脂溶性者為主。茲將當前優先選用的藥物重點介紹如下。
- 鬼臼甲叉甙:化學名為:4'-去甲-表鬼臼毒-β-甲叉吡葡糖甙,商品名為Vumon(替尼泊甙,VM26),是鬼臼毒的半合成衍生物。分子量為656.7。抗瘤譜廣高度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為細胞分期性藥物,能破壞脫氧核糖核酸,對G2(DNA合成後期)和M(分裂期)起阻斷作用。VM26對瘤細胞的毒性最強,達70%~98%,而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最低,僅為28%~38%。VM26常用劑量為成人每日120~200mg/m,連用2~6天。與CCNU合用時可酌減用量至每日60mg/m加入在10%葡萄糖液250m1內靜脈滴注約一小時半左右,連用2天,繼以第3.4天用CCNU口服2天,共4天為一療程。以後每間隔6周重複一個療程。副作用:對骨髓抑制較輕,毒性較低;對心血管反應表現為低血壓,故宜在靜滴時監測血壓。
- 環己亞硝脲(CCNU):已在臨床應用多年,為細胞周期性藥物,作用於增殖細胞的各期,亦作用於細胞靜止期上。具有強大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故選用於治療惡性腦膠質瘤。毒性反應大,主要表現為延遲性骨髓抑制和蓄積反應,使其應用明顯受限,每在4~5個療程後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減少而被迫延期,甚或中斷治療,導致復發。此外,消化道反應亦很嚴重,服藥後發生噁心、嘔吐以及腹痛者百分率很高。肝、肺等亦有影響。常用劑量為成人口服每日100~130mg/m,連服1~2天,每間隔4~6天重複一次。目前與VM26合用時可減量至每日60mg/m。
- 甲環亞硝脲(MeCCNU):用量為170~225mg/m。服法同CCNU,但毒性較小。對神經膠質瘤的化療傾向於聯合用藥,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藥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用兩種以上藥物,甚至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上海張天錫應用替尼泊甙-環己亞硝脲序列化療,療效明顯,值得推薦。其方法步驟為:每療程共4天。第一、二天:VM261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I靜滴維持l.5~2小時,連用2天,VM26快速滴注或直接靜注會引起血壓驟降,切忌採用,而且在靜滴過程中需觀察血壓以防意外,如血壓降至10kpa以下宜立即停藥。鑑於VM26稀釋後在室溫下超過4小時易失效,故宜現配現用。第三、四天:每日CC-NU80mg口服。服藥前半小時給予止吐劑如嗎叮啉,以減少消化道反應。
一個療程結束後,每間隔6周重複下一個療程。一般CCNU的作用在投藥後第四面達高峰,故宜在第五周末常規複查血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等。凡血白細胞低於3×10/L,血小板低於90×10/L時,宜延期進行化療,至血象回升後再開始下一療程。由於CCNU的蓄積毒性,通常在4~5個療程後,血象不易維持,間期不得不順延。或可先單用VM26作為過渡,待血象好轉後再恢復兩藥合用。值此期間,可常規給予DNA、鯊肝醇等支持療法。如病人耐受良好,可連續10~15個療程不等。經CT掃描複查無復發跡象。臨床表現滿足者,可最後停藥隨診。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目前仍在試用階段,療效尚不肯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他藥物治療
對惡性膠質瘤可先給予激素治療,以地塞米松作用最好。除可減輕腦水腫外,並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使症狀減輕,然後再行手術治療。
護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