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強對全民普及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才會真正獲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目錄
原因
腦中風或腦卒中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徵的疾病。造成腦中風的原因主要有:
- 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中風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
- 心臟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濕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
- 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 某些炎症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黴菌性炎症和風濕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 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 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
- 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後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另外,氣溫變化,環境、情緒的改變,過度緊張、疲勞等也是腦中風的原因。吸煙、過度飲酒者中風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 [1]
治療
該病發病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主症。一般情況下發病後初始2周內為急性期,2周以後進入恢復期,半年以上則為後遺症期。急性期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而在恢復期的治療中則中醫尤其是針灸治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針灸能顯著改善癱瘓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提高治癒率,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中風病歷史悠久,見效獨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即有明確記載:「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以後歷代醫家對針灸治療本病各有論述,無論是取穴還是針灸方法,都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代針灸工作者在總結前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使針灸治療本病的有效率和痊癒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傳統的針灸方法以疏通經絡為主,多取陽經穴,輔以陰經穴,對中風癱瘓的多數症狀確有療效。 [2]
預防
- 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 注意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儘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 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 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銀杏有效預防腦中風
銀杏可以減低中風後的腦部損傷程度,並達到保護腦部功能的目的。因為銀杏具有豐富的抗氧化成份,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因此也許可以作為中風治療的配合療法。並且對於腦部血液流量不足或其它腦部血管疾病也有預防效果,應該注意的是,過高劑量的銀杏並沒有這種效果。 [3]
急救方法
急救措施
- ①檢查一下生命體徵情況,如呼吸和心跳已經停止,要馬上做心、肺復甦術。
- ②病人意識清楚,可讓病人仰臥,頭部略向後,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並要蓋上棉毯以保暖。
- ③失去意識的病人,應維持昏睡體位,以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墊枕頭。
- ④寒冷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要保持室溫暖和,並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應脫去病人褲子,墊上草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