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脱下戎装,艰难创业(徐峰)

脱下戎装,艰难创业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脱下戎装,艰难创业》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脱下戎装,艰难创业

1989年8月,徐光学由部队转业到报社。他一到安徽日报社,就仍然被安排在安徽日报“开发处”工作。

做一名军人干部,徐光学不仅是称职的,更是优秀的。如果他继续在部队干下去,其前途将仍然是十分光明的。但是,在工作上,在学习上,在人生的价值意义的追求上,徐光学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次从军队干部转业到报社来,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对于一个40岁的中年人来说,具有挑战性。一个人只有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安徽日报社“开发处”是新设立机构。徐光学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在这里义务地帮忙。对这里的环境,这里的人,这里的管理机制,他都非常了解。

在过去的一年里,徐光学亲自倡导并参与创办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办起《适用专利技术》杂志,还有纸业联销、投资纸厂、联合创办合肥郊区体育馆文娱俱乐部等举措,积累很多宝贵经验

其时,神州大地,尽管遭受学潮冲击,但改革之势如滚滚热浪,形势喜人。改革是别人没走过的路,是蹚着石头过河。既然很多人已成功地过河,徐光学为什么就不能?

刚到开发处的副主任徐光学本来想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来干一番事业,可没有想到一到任面临更加艰巨的困难。怎么办?所谓“开发处”就是要开发新项目,创造利润增长点。徐光学陷入深深思考中。《安徽日报》是省级党报,这样一份报纸究竟开发什么实体才能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滋生经济利润?

一天晚饭过后,徐光学独自信步家门,在长江路边溜达。这是省城的最主要的一条干道,大街之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路上汽车穿梭,往来如织。突然,他的思绪中闪过一丝灵光,心里顿觉透亮:开发汽车修理!立刻,徐光学又考问着自己,搞汽车修理,行吗?可他是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之人。他发现了商机,没有马上头脑发热,而是冷静的思考。他没有继续溜达,而是坐在路边栏杆上,盯着这流水般的汽车。他暗自估算,报社有大小车辆20多台,其维修全靠外单位,仅此一项每年便要甩掉几十万,如果自己有个汽车修理厂,那么,自己一年就有几十万的收入。

而整个庐州城,不包括各个角落的散兵游勇,修理汽车单位上百家。百家同行,竞争必然激烈,再上一厂,有利可图么?徐光学离开长江路,回到家中,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决定先进行调查论证。次日,他骑着自行车在合肥市大街小巷里转悠,与汽修工和老板接触,了解合肥眼下的汽车修理现状和运行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论证,徐光学坚信,再上一家汽车修理厂有利润可图。他想,自己不开发修理厂,别人还会开的,汽车修理厂可拓展的空间很大。因为,从宏观上来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机动车辆会越来越多,维修必须跟上,维修市场也必定会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中国的汽车维修业会日益兴旺发达;从微观上讲,尽管汽车维修行业呈现百家争雄的局面,但只要另辟蹊径,拿出绝活,加强管理,不愁无活干,不愁无钱赚。徐光学把具体调查和论证结果写成报告,呈给报社党委。

徐光学主动提出创办汽车修理厂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可是,这个支持是观念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说白了,就是徐光学搞汽车修理,但报社没钱投资。徐光学要办汽车修理厂,可他既无资金、场地、厂房,又无技术人员,困难重重。他是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的,凭着那一股闯劲和一个坚定信念,决心要把修理厂办成。

要办厂,头一件事就是租场地,租场地要钱。他干的可不是小商小贩的买卖,随便搭一个棚子就行。他是要开办一个汽车修理厂。钱是他开厂办实业的第一重要条件。钱从哪里来?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本人名义向报社借钱。报社领导相信他的才能,相信他能把事情办成,批准借给他两万元。

拿到这两万元,徐光学非常激动,这两万元钱是救急钱呀!既然决定办汽修厂,那就把台子搭起来,先开锣演戏再说。于是,他用1.5万元在寿春路杏花大酒店的后面租了一片地方当厂房,剩下的5000元用来购买台钻、打气泵、砂轮机和修理工具。紧接着,他又从社会上招聘四名技术人员,再配置一名保管员和一名会计。这样一个汽车修理厂的戏台就这样搭好了。那么这个修理厂应该取个什么名字呢?其实名字只是一个代号,随便叫一个名字就行。可是,现如今人人都很重视取名,徐光学想了想后,就给自己的修理厂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大运,徐光学亲自任大运汽车修理厂厂长。1989年8月1日,“合肥大运汽车修理厂”正式挂牌营业。[1]

作者简介

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