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丸
出處
出自 《崔氏纂要方》,而在《金匱要略》書中有五篇論及。第一次出現時,稱之為崔氏八味丸;第二次稱為八味腎氣丸;第三次以後,稱為腎氣丸。唐王燾《外台秘要》稱之為張仲景八味丸;後世亦稱其為金匱腎氣丸、八味丸、八味地黃丸或桂附八味丸等。[1]
處方
功效
常用於由於虛勞腰痛所導致的腰酸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脈虛弱,以及痰飲、腳氣、消渴等症的治療。方中的干地黃用量達到八兩,其具有滋補腎陰、益精填髓之作用,重用;又以山茱萸肉四兩入藥,山茱萸不僅可以起到補腎固精的作用,又兼備收斂固澀之功效。因為腎中的精氣還有賴於水谷精微的補充與化生,因此在方中,還佐以山藥四兩、茯苓三兩這一配伍的作用在於:健脾益腎,以助後天之本。以上四味藥,可達到腎氣化生有源的作用。而桂枝、附子的加入,能溫腎助陽。附子味辛性大熱,能入下焦峻補腎陽,用量均為一兩。正如張景岳說:「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腎氣丸的組方原則也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金匱要略》中記載,金匱腎氣丸可以治療:虛勞,痰飲,消渴,腳氣和轉胞。對於上述症狀,分析它們的臨床表現,探究它們的基本病機,均可歸納為腎氣不足,水失攝納,或氣不化水。具體來說,當腎氣虛弱以致不能化氣利水,會使飲邪泛於心下,就會表現為短氣;腎氣虛弱時,腎的外府無法得到溫陽,便會引發腰痛;而腎氣不足,不能化氣利水,就會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這表明了腎氣丸對腎氣虛弱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包括水腫、喘咳等治療有着較為獨特的優勢。[3]
研究
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發現金匱腎氣丸可通過調節機體下丘腦 - 垂體 - 性腺軸中鈣調蛋白基因表達來改善大鼠體內激素水平,治療腎陽虛狀態。[4]
臨床應用
慢性腎炎、美尼爾氏症、自律神經失調、愛迪生氏症、黑變病、男童乳房發育症、失眠。
小便的問題
攝護腺腫大、小 便不出、小便淋瀝、遺尿、消渴、 轉胞 ( 膀胱扭轉 )。
生育的問題
早洩、不育、不孕。
疼痛問題
腰痛、脅痛、舌痹、痛痹、 足跟痛、月經痛、齒痛。
呼吸系統的問題
胸悶、氣急、 久咳氣短。咳嗽有很多種,黃帝 內經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久咳氣短屬於腎虛不能納氣 ( 吸氣困難 ),稱為腎咳。
出血的問題
如吐血、流鼻血、尿血 ( 泌尿系感染 )、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的咯血等。 這些病症的治療,是經過縝密的四診合參,確認屬於腎之陰陽兩虛,而偏重於陽虛的諸種證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