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帶
腰帶是一種服飾配件,系在腰部,由於很多腰帶用皮革製成,通稱皮帶。可用作束緊褲子或裙子,並具備裝飾性。
東亞傳統服裝(如中國的漢服、日本的和服、朝鮮的韓服)的腰帶是以布料製造的,稱為衣帶,布帶。中國古代有些衣帶有帶鈎,用作固定衣帶,作用相當於現代的腰帶扣。
而過去,皮帶的顏色、花款需要與皮鞋配襯是重要的態度,也是分辨個人穿搭技巧的其中一環。不過隨着時間改變,21世紀中已很少人會理會。
目錄
作用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璡傳》:「(璡)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璡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瓛怪其久,璡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樣式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複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1],古稱 「大帶」,或稱「絲絛」。也有將這兩種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系絲帶。《說文·革部》:「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云:「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據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複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又:「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里,終辟。」鄭玄註:「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甚至對帶子繫結後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男子樣式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宋邢昺註:「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因 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 將它插在腰間,後來乾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 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 紳的資格。
女子樣式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着搢笏[2],但腰帶繫結以後,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垂者名曰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什麼叫「可解」,什麼叫「不可解」呢?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和死結。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視頻
腰帶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漢服配飾:織物腰帶的發展演變 ,搜狐,2019-09-25
- ↑ 搢笏是什麼意思_,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