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三磷酸
腺苷三磷酸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目錄
名詞解釋
腺苷三磷酸(化學物質)一般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簡稱三磷酸腺苷),化學式為C10H16N5O13P3,分子量為507.18,是一種不穩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團組成。又稱腺苷三磷酸,簡稱ATP。
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連接而成,水解時釋放出能量較多,是生物體內最直接的能量來源。
分子簡式
ATP的元素組成為:C、H、O、N、P,分子簡式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個(英文的triple的開頭字母T),P代表磷酸基團,「-」表示普通的磷酸鍵,「~」代表一種特殊的化學鍵,稱為高能磷酸鍵(能量大於29.32kJ/mol的磷酸鍵稱為高能磷酸鍵)。它有2個高能磷酸鍵,1個普通磷酸鍵。合成ATP的能量,對於動物、人、真菌和大多數細菌來說,均來自於細胞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對於綠色植物來說,除了呼吸作用之外,在進行光合作用時,ADP合成ATP還利用了光能。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離A(腺苷)最遠的「~」(高能磷酸鍵)斷裂,ATP水解成ADP+Pi(游離磷酸基團)+能量。ATP分子水解時,實際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鍵的水解。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釋放的能量多達30.54kJ/mol,所以說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細胞中,它能與ADP的相互轉化實現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證了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生成ATP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另一條是所有活細胞都能通過細胞呼吸生成ATP。
能源物質
肌肉中儲藏着多種能源物質,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原和脂肪等。
代謝
無氧代謝
劇烈運動時,體內處於暫時缺氧狀態,在缺氧狀態下體內能源物質的代謝過程,稱為無氧代謝。它包括以下兩個供能系統: ①非乳酸能(ATP-CP)系統——一般可維持10秒肌肉活動;②乳酸能系統——一般可維持1~3分的肌肉活動。非乳酸能(ATP-CP)系統和乳酸能系統是從事短時間、 劇烈運動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ATP釋放能量供肌肉收縮的時間僅為1~3秒, 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夠供ATP合成後 分解的能量維持6~8秒肌肉收縮的時間。因此,進行10秒以內的快速活動主要靠ATP-CP系統供給肌肉收縮時的能量。 乳酸能系統是持續進行劇烈運動時,肌肉內的肌糖原在缺氧狀態下進行酵解, 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在體內產生乳酸,同時釋放能量供肌肉收縮。 這一代謝過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縮的時間。
有氧代謝
在氧充足的條件下,肝糖原脂肪徹底氧化分解,最終生成大量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同時釋放能量並生成ATP,稱為有氧氧化系統。
人體中的ATP
人體內約有50.7g ATP,只能維持劇烈運動0.3秒,ATP與ADP可迅速轉化,保持一種平衡。ADP轉化成ATP過程,需要能量。
當ADP與磷酸基結合併獲得8千卡能量,可形成ATP。
對於動物、人、真菌和大多數細菌來說,均來自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時有機物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對於綠色植物來說,除了依賴呼吸作用所釋放的能量外,在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時,ADP轉化為ATP還利用了光能。
ATP發生水解時,形成ADP並釋放一個磷酸根,同時釋放能量。這些能量在細胞中就會被利用,肌肉收縮產生的運動,神經細胞的活動,生物體內的其他一切活動利用的都是ATP水解時產生的能量。
再生與轉化
ATP在細胞中易於再生,所以是源源不斷的能源。這種通過ATP的水解和合成而使放能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用於吸能反應的過程稱為ATP循環。因為ATP是細胞中普遍應用的能量的載體,所以常稱之為細胞中的能量通貨。
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從生物能量學的角度來看,ATP是生化系統的核心,即各種生化循環(如卡爾文循環、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等)均與ATP相耦聯,或者說將ATP-ADP與各種代謝(合成與分解)相耦聯。ATP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唯一產物,而遺傳系統是生化系統的一部分,因此,ATP被認為在遺傳密碼子的起源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配位原理
(1)由於在咪唑環和苯環上存在N元素,還有苯環上的氨基上的N元素,他們都存在着孤對電子,在溶液中加入金屬離子,就有可能發生配位反應。
(2)在酸性溶液中氫離子與金屬離子間存在競爭(金屬離子有可能被質子化)即氫離子濃度過大。
(3)苯環,咪唑環以及氨基上的氮元素的配位能力不一樣,配位能力越強的越容易與金屬離子發生配位反應。
參考文獻
- ↑ 科普 | 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搜狐,2022-03-25
- ↑ 【傳統之韻】漢字--最優秀的傳統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