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軌
內容簡介
典故名稱。唐上元二年(675)三月,女皇武則天引文學之士著作郎元萬頃、左史劉禕之等人,修撰此書,作為臣僚借鑑之書。 《臣軌》系唐代女皇武則天撰。她原為唐太宗的才人,後來成為唐高宗的皇后。她乘唐高宗體弱多病之機,參預朝政,並逐步專權。高宗去世後,她繼續把持朝政,先後廢除了兩個兒子的皇位。在公元690年她67歲時,終於以武代李稱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並造了一個「曌」(音照)字作為自己的名字。 《臣軌》與唐太宗的《帝范》一直並行。雖然二者出自唐代兩位皇帝筆下,但一個是約束臣子,一個是規範皇帝,其中所反映的氣度與胸襟是絕不相同的。思想上,《帝范》也要勝《臣軌》一籌。新舊《唐書·藝文志》均有著錄,但《宋史·藝文志》已無記載。至清代修《四庫全書》,《帝范》自《永樂大典》中完整輯出,但《臣軌》仍未收入,可見當時未有見本。現在所見各本,基本均出自日本寬政至文年間出版的《佚存叢書》。此本首尾完整,前有「序」,後有「論」,卷末題「垂拱元年撰」,文中有注,但不知注者姓氏、年代。據書後天瀑山人(〔日〕林衡)題識,此本系據家舊藏抄本;其中有一些武后制字,因此斷為當時原本。不過此本尚存一些疑點。比如「垂拱元年撰」與《通典》等「長壽二年」的記載不合,清人阮元指為日人妄增。又如書中武后制字與史籍所載及碑誌所見頗有不同。
作者簡介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後改名曌(zh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頗多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中宗恢復唐朝後,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 …
內容預覽
蓋聞惟天着象,庶品同於照臨;惟地含章,群生等於亭育。朕以庸昧,忝位坤元。思齊厚載之仁,式馨普覃之惠。乃中乃外,思養之志靡殊;惟子惟臣,慈誘之情無隔。(靡,無也。聖心無私,故視之若一也。)常願甫殫微懇,上翊紫機,爰須眾僚,聿匡玄化。伏以天皇,明逾則哲,志切旁求。(《書》曰:「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又曰:「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簪裾總川岳之靈;珩佩聚星辰之秀。(簪裾、珩佩所以別貴賤也。左思《蜀都賦》曰:「近則江漢炳靈,代載其英,蔚若相如忄爵,若君王。」《毛詩》曰:「嵩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春秋佐助期》曰:「漢將蕭何,昴精生於豐,通於制度也。」)群英蒞職,眾彥分司。(蒞,臨也。《文子》曰:「知過萬人謂之英。」孔安國《尚書傳》曰:「美德曰彥。」)足以廣扇淳風,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