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力
自我控制力,就是自我行為判斷後進行的理性行為,這種理性的判斷和執行就構成自我控制力。往往就是要實現對很多感性的行為控制,比如遇到事情不分青紅皂白就生氣,這是失去自我控制力的表現,而有自我控制力就是凡事先經大腦分析,作出明確判斷之後再進行對現狀處理。
目錄
概述
人的自制能力主要表現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三個方面。
1、自我管理:可以視為與自我的關係管理,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等表現進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管理自己。
2、自我教育:廣義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又稱自我修養。
3、自我控制:是指個體自主調節行為,並使其與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發或制止特定的行為,如抑制衝動行為、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制定和完成行為計劃、採取適應社會情境的行為方式。包括「自我情緒的控制」、「自我言論的控制」以及「自我行為的控制」,這三者之間也是彼此聯繫的。
具體到兩個領域當中:
1、要指導孩子反思:能否控制欲望,讓自己均衡飲食,能否讓自己按時作息,能否讓自己堅持鍛煉。
2、在學會學習領域中反思:能否克服學習的惰性,能否堅持學習,能否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可以看到,在具體的生活和學習中,由於人天性當中的惰性,其實「自我控制」就變成了「自我管理」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
例如,許多人都知道鍛煉身體的重要性[1] 然而一旦要堅持的時候,就發現非常困難。這個裡面最核心的心理成分就是「意志力」。可以說,現在的孩子中,最缺失的也是「意志力」的培養。核心素養的「自主發展」素養中也必須要重視「意志力」的培養。
在推進「自主發展」素養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3點:
1、要注意「循序漸進」。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自我管理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嬰兒時期,孩子是以他人管理為主,然後逐漸過渡到協助性自我管理,再到自我管理。因而,家長和老師們,也一定要把握好這個規律,做到循序漸進,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放手,但也要注意不要顛倒順序。
2、轉變思維方式。 很多老師對於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思維方式,還是注重外在管控。例如,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絡,所以就從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嚴加管控外在環境,就認為孩子健康成長了。
事實上,如果一直用外在管控的思維方式來教育孩子,一旦孩子長大,成年人無法掌控的情況下,孩子就有可能因為缺乏自我管理素養而出現種種問題。
3、在課堂上要重視「以生為本」。 課堂上以生為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要注意多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生生互動;引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評價
自我控制是一個人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主動的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特殊的活動。人的活動就其針對性而言有兩種:一種是針對客觀世界的,人通過各種物質工具與技術手段改造客觀世界,從而達到控制客觀世界的目的,物質工具及技術手段愈高級,人對客觀世界的控制水平就越高;另一種則是針對主觀世界的,人對主觀世界的控制則是運用記號乃至詞、語言這些精神工具,通過自我意識而達到控制自身心理和行為的目的。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是與一個人的個性品質與自身鍛煉密切聯繫着的。
視頻
自控力是可以鍛煉的?不會自我調控,很難完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