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自來橋的傳說

自來橋的傳說》是屬於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具有時代久遠性,往往伴隨着人類的成長曆程而經久不衰。[1]

目錄

正文

"有病不請醫生-自來瞧(橋)",這一地名歇後語常聽人說,但自來橋這名字的來歷,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一個雙休日,我回了老家明光,走訪了一些老人,這才知道它頗有點神奇的來歷。

自來橋位於明光市東南約40公里的群山之中,和滁州市來安縣江蘇盱眙縣接壤,是歷史上著名的山區古鎮,清朝以前叫太平庵。傳說中北宋楊家軍的楊六郎李開芳率太平軍北伐途中在這裡駐紮過,太平軍失敗後洪秀全手下一個苗將軍也在此安營紮寨占山為王。1940年春中國共產黨成立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就設在自來橋鎮,首任縣長汪道涵。自來橋雖是個山區小集鎮,但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千年歷史。

緊挨着小鎮有一條不寬但也不算窄的清水河。枯水季節河水淺,兩岸過往行人得脫鞋卷褲涉水而過;雨季水深,過往行人及生意人要繞很遠的道,十分不便。早些年河上也架過森橋,不頂用,發了場大水,洪水下來就給沖了。再架,第二年洪水一下來又給沖了。

北宋時,有一年秋天大將呼延慶要到王村(今白沙王)探望舅舅,見兩岸百姓過往十分麻煩,就在太平庵住下來,召集當地有錢大戶出錢、百姓出工要建一座石橋。當橋基建成後橋面卻無合攏石,周圍雖然山多,但大石頭都是圓鼓楞墩的灰麻石,或是不耐壓的沙塵石,必須到較遠的地方去開採。無論是到老嘉山、中嘉山、魯山或是龍山,最近的也有40多里地,就是有合適的合攏石,當時當地也無運輸能力。呼延慶無奈,最後還是用林橋面,學撐兩年就被一場山洪給沖了。那以後一直留下兩個石橋墩。

一八五三年夏,洪秀全部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二萬餘人從揚州出發,實施洪秀全的北伐計劃,路經太平庵,無意中聽老百姓說起當年呼延慶幫助建橋之事。林、李兩將商議後,將部隊駐紮下來,決心要把這橋修好。這天下午林、李二位將軍帶領軍中幾名干過瓦匠、木匠、石匠的人和幾名偏將前往橋墩處,後又派快馬四處尋找合攏石。第二天早上有人返回稟報,澗溪以東的龍山石質堅硬,塊也大,是花崗石,只是無法運回。林、李二位將軍正犯愁呢,軍中一名偏將略通天文,他說近期有幾場暴雨,定會引起山洪暴發。到時借暴漲的山洪,用人順溜拖來,可使石橋合攏。林、李二將採納了那位偏將的建議,派人去上游開採巨大花崗石,另派人多準備粗長的麻繩。可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空,北伐任務也緊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第六天上午飯後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機會來了。林、李二位將軍按原計劃立即派人冒雨行動,命令全軍石橋合攏後連夜開拔。

翌日,雨過天晴,河水漸退,人們發現一塊巨大的花崗石,橫擔在橋基上。消息迅速傳遍全鎮,圍觀者無不稱奇,人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太平軍為太平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對太平軍將士讚不絕口。鎮上有個富戶活龍活現地說,他一連在飛來廟燒了三天的香,感動了玉帝,玉帝派一神龜將花崗石馱來的,並說他親眼見的,那神龜的頭有笆斗大。這可是太平庵的吉祥之兆。在他的鼓動下,很多人又來到飛來廟燒香磕頭,感謝神靈。後來人們主動捐款在石橋的兩邊砌上石欄杆,橋的兩頭還立有石獅,從此自來橋遠近聞名。後來人們就太平庵改叫"自來橋"了。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主要有:神話傳說、傳奇故事、公案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等。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其中有愛情故事、機智人基金那比較適合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才子佳人的故事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都是不識字的,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着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2]

視頻

自來橋的傳說 相關視頻

民間文學概論第6期:神話
文學作品提高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