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
自金融是相對他金融而言,是指金融服務的主體和客體是同一個機構或同屬於一個集團,兩者之間在數據和資源方面有良好的共享共通。比如,支付寶的出現初期是為了滿足阿里電商在支付環節的安全和可信。這樣的金融工具與原有的實體產業之間有較強的耦合性。
目錄
那麼自金融的監管邊界
減少負外部性和控制單體投資風險是監管介入的原則。我們為了要減少負外部性和單體的風險,從兩個方面來限制。一個是限制自金融活動的人數,減少負外部性的範圍。為什麼我們的證券法要提出二百人作為公募和私募的界限,而且高法對於非法集資也必須是單個債權的分解不能超過三十個人。儘管具體的人數是可以協商可以研究的,但是它的原則是要儘量地減少一個金融活動的負外部性。
再有一個就是限制自金融投融資的金額,減少失敗對投資人的衝擊。剛才談到的股權眾籌,最大特點是眾籌,可能在人數上要放開。當你放開了人數的時候,怎麼減少它的負外部性?那麼就是說,儘管有眾多的人參加了這個活動,但是對每一個人所參與這個活動的金額,要有一定的限制。對於用眾籌的方式來籌措資金的總額,要有一個限制。最後達到的效果就是,即使這個項目失敗了,對於每一個參與的人來說,他的損失是有限的,因而社會的負外部性也是有限的。
沒有資金池是監管的紅線
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是服務於金融業和介入金融業的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最後它們都會交集於一點,當然,用別人的錢做金融業務,或者用你自己的信用在介入金融服務的時候,它本質仍然是金融。所有的互聯網的企業,你要想介入到金融當中來,還有我們傳統的金融機構,如果你想更好地用互聯網技術來服務於原來所從事的業務,提高那些業務的效率的話,所有的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徵信。 [1]
金融本身經營的就是信用,有應用場景的互聯網活動,是降低徵信成本的基礎。我們的金融業是伴隨着商品交易活動的日益複雜化和投資的日益複雜化而產生出來的,金融服務的源泉是商務的活動和投資的活動,也就是生活和生產的實體場景。如果一直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從商業和生產投資的實體經營活動當中獲取的信息加工出來,就能對一個人的真實的信用情況和他的投融資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現在我們有很多涉足於金融的互聯網的活動,這些互聯網的企業想介入到金融當中去,如果你不在這樣一個商業投資活動的產業鏈上,想橫空插進來做一些事情,我覺得成功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收集信息、運用信息與信息保護是今後面臨的重大的道德問題及法律問題。金融說到底是對信息的收集加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用的評判。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使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各項活動都在網絡之上,都可以被收集。而這些個人的生活,還有經營活動、數據的積累既為我們獲得自己徵信的打分、徵信的記錄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一個硬幣的另一面,也為信息的泄漏和隱私被侵犯造成了漏洞。怎麼樣在這個問題上做好把握,這需要我們法律方面的規範,也需要我們的自律。
總結
金融業是伴隨着我們的經濟生活而產生的,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生產活動會從大規模的批量化的工業化生產,逐步回歸到個性化的消費,向私人定製、小批量生產過度。到了這個時候,生產的信息、交易的信息會越來越簡約、透明,在簡約透明的信息之下,自金融有它發展的很大的空間。我並不認為自金融可以取代複雜的經營活動所帶來的金融中介服務,但是隨着生產的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簡單透明,直接金融會越來越發展,這就是我所講的重點。就是說在未來的互聯網時代,自金融是一個發展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