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的繁殖方法
臭牡丹的繁殖方法
臭牡丹(學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是馬鞭草科,大青屬灌木,高可達2米,植株有臭味;花序軸、葉柄密被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卵形,邊緣具粗或細鋸齒,側脈表面散生短柔毛,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萼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裂片倒卵形,花柱短於、核果近球形,5-11月開花結果。
臭牡丹的根、莖、葉入藥,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臭牡丹既適合在園林和庭院中種植,也可作地被植物及綠籬栽培,花枝可用來插花。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臭牡丹
拉丁學: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馬鞭草科
亞 科:牡荊亞科
族:大青族
屬:大青屬
種:臭牡丹
命名者及年代:Steud.,1840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植株有臭味;花序軸、葉柄密被褐色、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葉對生,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卵形,長8-20厘米,寬5-1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心形,邊緣具粗或細鋸齒,側脈4-6對,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個盤狀腺體;葉柄長4-17厘米。
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密集;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3厘米,早落或花時不落,早落後在花序梗上殘留凸起的痕跡,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8厘米;花萼鍾狀,長2-6毫米,被短柔毛及少數盤狀腺體,萼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長1-3毫米;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長5-8毫米;雄蕊及花柱均突出花冠外;花柱短於、等於或稍長於雄蕊;柱頭2裂,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徑0.6-1.2厘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果期5-11月。
生態習性
臭牡丹生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林緣、溝谷、路旁、灌叢潤濕處。
臭牡丹喜陽光充足和濕潤環境,適應性強,耐寒耐旱,也較耐陰,宜在肥沃、疏鬆的腐葉土中生長。生于山坡、林緣或水溝旁。[1]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種子成熟後可隨采隨播,也可把成熟的果實採下陰乾,留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播種常在苗床上進行,苗床寬1.0-1.2米,高20-30厘米,長度自行設定。
常用菜圓土、有機堆肥和土雜肥在加少量沙子混合均勻作基質。條播行30-35厘米,溝深5-8厘米,種距10-12厘米,覆土2-3厘米,澆足水。用量少時可盆播,盆徑20-25厘米,每盆種3-5粒,播後澆足水,放在陽光充處,只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30-40天即可出苗。
栽培技術
臭牡丹可以盆栽,也可以地栽。
盆栽用菜園土加數目合適土雜肥作基質。盆徑15-20厘米的,每盆定植1株,盆缽大時,每盆可栽2-3株,帶土團更易成活。地栽要根據栽培目的靈活決定。用於觀賞的,可根據花壇形態和需求移栽定植。
如欲出產藥材,栽培土地不止要大些,還要全耕,之後開廂移栽定植,廂寬1.5-1.8米,開廂時要理好排水溝,以挖窩定植為主,行窩距30-40厘米,每窩栽1-2株。填土時要把苗扶正,栽後澆足定根水。如天旱,要經常澆水,並維持土壤潮潤潤澤,第1、二年內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一樣在夏季着手的一段時間、秋天着手的一段時錯雜草成長旺盛時和冬季落葉後進行。追肥多在中耕除草後施人,夏秋天追施有機糞肥,冬季施土雜肥。只要植株成長旺盛,小苗滿廂後,地步里就不需求進行有關管理了。[2]
病蟲防治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