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臺中文學館原為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為活化歷史建築,於2016年8月26日全館開放,共有6棟館舍,包含常設館、主題特展館、研習講堂、主題餐廳、兒童文學區及行政中心。以「臺中文學」為主題,推廣在地文化,讓文學走進日常生活中。臺中文學館是臺中第一座以文學為主題之公立博物館,也是文青休閒好去處。

目錄

介紹

  • 歷史脈絡

臺中文學館原為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1932年落成。基於歷史建築之永續保存,呈現時代的精神與脈絡,記錄大臺中地區文學發展的軌跡,彰顯在地文學家的成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2009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臺中文學館」為定位,2010年4月進行修復與活化再利用工程。館舍於2015年4月外觀修復完成,先行開放文學公園,同時進行內部展示工程的設計、佈置,2016年8月26日各館舍全面開放。

  • 臺中「文化城」之美譽

臺中自日治時期即為臺灣文壇的中心,從傳統文學社團櫟社、臺灣文社,開風氣之先,引領全臺,到新文學組織臺灣文藝聯盟及其相關文學刊物,乃至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都以臺中為主要活動據點,而市區的中央書局不但是當時文學家、藝術家活動的根據地,也是新文化的傳播站;延續到戰後,臺中則是銀鈴會、笠詩社等本土文學社團的發跡地。以上史實,充分彰顯臺中作為臺灣文學發展中心的光榮傳統與重要地位,「文化城」之美名可謂其來有自。

  • 館舍介紹

臺中文學館全園區佔地約1,863坪,館舍共分6棟,包含常設展區、主題展區、兒童文學區、研習講堂、主題餐飲區及行政區。各館舍以展覽、研習、推廣為主要用途,透過多元活潑的展示手法及互動體驗,達到文學教育與文化休閒之目的。館舍因深具建築美學與歷史氛圍,已成為文化觀光的新亮點。

  • 園區介紹

撲鼻而來陣陣檜木香,映入眼簾的日式建築、古樸的木板迴廊及綠意的庭院造景,環境清幽恬靜,讓人有如置身於日本街頭的錯覺,是一處充滿日式建築與文學氣息的場域。園區中央豎立一棵令人驚豔的珍貴老榕樹,被視為來到台中文學館必賞的風景,榕樹高達約3層樓高,因歷史悠久,形成特殊的氣根廊穴景觀,視覺上相當壯觀,吸引許多人在此處拍照留念,若是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台前人所留下的腳踏車,被氣根盤根錯節包覆沒有拆除,使人深刻體會到景物依舊,物換星移、人事已非的感受。

台中文學公園除了如一般公園具備的綠美化植栽景觀外,還包含有樹影牆、書夾亭、種子文學廣場等文學元素的巧思設計,以及古代文人雅士雅用來吟詩罰酒助興的遊戲「曲水流觴」、磚牆鑲嵌不同大小位置的方框「老牆說書」、描寫台中作家趙天儀的新詩《小草》「墨痕詩牆」,讓文學更貼近大家的生活之中,同時也推出定期導覽解說,帶領民眾認識公園的文化故事。此處鄰近不少特色景點如州廳、演武場、第五市場等地,可利用台中市iBike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漫遊體驗台中城市之美。[1]

展覽

  • 常設展覽

昔日警察署長宿舍,規制最為宏大、作工最為精美,也是園區內宿舍之象徵。展示主題以「時間」為主軸,包含「臺中文學發展源流、大紀事」、「社群與文刊」、「文學搖籃」、「社會關懷與批判」及「臺中文學貢獻獎」等。

  • 當期展覽--主題特展

【文學與影視戲劇特展】

本展蒐集80年代文學改編電影的經典作品,並精選近年來與臺中相關的3部文學改編的影視戲劇作品為主要展出內容;包含改編自霧峰林家故事的新創電視劇《疑霧公堂》;由著名編劇家施如芳以「林獻堂晚年留日不歸」為主軸,融合音樂、戲曲編寫的舞臺劇《當迷霧漸散》;臺中著名青年小說家楊富閔作品《花甲男孩》改編成的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電影《花甲大人轉男孩》。其中《花甲男孩》因全劇80%的地景在臺中拍攝,並貼切描繪臺灣庶民生活,在全臺掀起一股風潮。特展呈現精彩劇照、影像片段、延伸閱讀作品,更設計趣味十足的角色配對、彈珠檯、文學地景桌遊等互動體驗,呈現繽紛多元的文學電影世界。

【創作‧戲劇──發現美的事物:呂赫若特展】

創作‧戲劇──發現美的事物:呂赫若特展」,以「當用日記」、「移動地圖」、「台北歌手」、「孤單的燦爛」、「多才又多子」五大面向,透過年表、影視及文學創作介紹日治時期知名作家呂赫若先生。呂先生出身臺中潭子,是一位在地又跨域的作家,其相貌俊秀、多才多藝,曾到日本學習聲樂,進入寶塚劇場演出。呂赫若的作品充滿關懷人民的大愛,代表作之一〈財子壽〉,獲臺灣文學奉公會之「臺灣文學賞」,為當時首位獲獎的臺灣作家。近年來還有以他的故事為背景上演的電視劇「台北歌手」,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希望藉由特展,讓大眾了解這位全心全意奉獻藝文,將文學理想與人道關懷發揮淋漓盡致的文學、劇作、音樂家。[2]

詳細資訊

  • 地址:臺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
  • 電話:+886-4-22240875
  • 開放時間

公園 24小時開放

文學館內部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