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製糖株式會社
簡介
歷史沿革
成立時期
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在1913年2月由日本人鈴木梅四郎、安部幸之助、河合芳太郎以資本金三百萬圓成立,在同年3月通過臺灣總督府許可接收了永興製糖株式會社的全部事業。
永興製糖為1906年由陳鴻鳴創立於玉井,設有噍吧哖製糖所(玉井糖廠)與二重溪改良糖廍,而臺南製糖在1915年1月正式將永興製糖合併。
由於噍吧哖製糖所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且適逢1915年8月的西來庵事件發生導致當地人口減少,難以招募勞工,臺南製糖在初期經營並無特別發展。後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迅速成長,併購了多處的製糖會社。[2]
急速擴張
1915年,臺南製糖與台灣赤糖會社合併。1916年6月,臺南製糖與安部幸兵衛經營的安泰糖廍合名會社合併,取得了四處改良糖廍:十張犁工場、內埔工場、狗氤氳工場、無水藔工場。同年9月在臺灣總督府許可之下,合併了鈴木商店下由波江野吉太郎等人組織而成的合名會社宜蘭製糖所,取得七張莊製糖所(後改稱宜蘭製糖所),之後本社由玉井遷至宜蘭二結,並在二結興建新式工場宜蘭製糖所,其在1917年1月竣工,且資本金增加至五百萬圓。在同年,為了合併沖繩縣的沖繩製糖株式會社,先在台灣成立了沖繩製糖合資會社,將重繩製糖的資產轉移資此,並在1917年5月,與沖繩製糖正式合併,取得高嶺製糖工場、宜野灣工場、今歸仁工場,資本金增至八百萬圓。
1917年10月,合併了沖臺拓殖製糖株式會社,取得了位於沖繩縣的嘉手納、豐見城、西原新、西原舊的四座蜜糖工場,位於台灣的新威工場、下崁工場和前大浦工場的三處改良糖廍,以及在兵庫縣由沖臺拓殖製糖經營的尼崎冰糖工場,至此成為沖繩縣最大的製糖會社,而台南製糖的事業也延伸至南投和嘉義地區的樟腦採集事業,資本金增至1,350萬圓。
1918年1月,宜蘭的新式製糖工場(第一工場)改建完工並開始製造分蜜糖,同時經營以甘蔗渣製紙的事業,其製紙工場位於宜蘭製糖所隔壁,於同年4月完工。1918年3月,合併台南製糖合資會社,同月併購合名會社臺東腦行。1918年12月,取得由東洋製糖經營的宮古島製糖場;1920年3月,合併宮古島製糖株式會社,取得了宮古工場,此時已成為了資本金2,250萬元的大型會社。[3]
事業緊縮
受二戰後的經濟影響,臺南製糖在1918年將其在南投、嘉義和台東廳下的製腦事業讓渡予臺灣製腦株式會社。而糖價在1920年下半年開始暴跌,造成台南製糖發生財務危機,在1921年將宜蘭的水力發電事業先讓渡給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分公司臺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將植林事業讓渡給臺灣森林工業株式會社。宜蘭的製紙工場在市場價格崩落以及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在1923年終止運作,氮肥工廠的計畫亦在此時中止。[3]
在1925年9月,將新威工場賣給邱義生,前大埔工場賣給林按察,而無水寮與山杉林工場在同年11月賣給鹽水港製糖,而內埔工場、宜蘭第一工場、宜蘭第二工場與今歸仁工場義亦在此時停止運作。
尼崎冰糖工場在1925年10月貸給了東洋製糖。臺南製糖之後將事業重心移往沖繩的七個工場、宜蘭製糖所、玉井製糖所,以及下崁和狗氤氳的兩個改良糖廍。
為了避免臺南製糖倒閉,在1925年6月30日的臺南製糖股東大會上,決定大減資,並將其部分事業分離,獨立為其他公司;台南製糖將其下的製紙工場分離另成立三亞製紙會社。減資在1926年11月10日完成,但遲遲未見成效,後來於1927年9月12日,由臺南製糖與臺灣銀行各出資150萬成立昭和製糖株式會社,繼承台南製糖的其他資產[4]。
參考資料
- ↑ 二結製糖所,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
- ↑ 杉野嘉助. 臺灣糖業年鑑. 臺灣通信社. 1927.
- ↑ 3.0 3.1 臺灣糖業概觀-臺南製糖株式會社.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 1927.
- ↑ 田邊利可. 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十年誌. 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193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