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倉庫
介紹
台灣在日治時期隨著港口與縱貫鐵路的興建,運輸與倉儲事業日益發達,特別在海陸運輸節點的基隆港與高雄港,有效管理其倉儲設施,能增加船隻裝卸貨的效率,並減少鐵路沿線滯貨的情況。1916年,在臺灣銀行的倡議與臺灣總督府的主導下,臺灣倉庫株式會社於1916年10月3日成立,由臺灣製糖的山本悌二郎擔任首任社長,台灣銀行取締役三卷俊夫為專務董事[1][2]。1916年10月正式在台北設立本店,在基隆和高雄設立支店。1928年,將本店移往基隆。其在各地擁有多處土地與倉庫,臺灣總督府興建的基隆倉庫和高雄田町倉庫也撥交由其經營。
臺灣倉庫株式會社的官方色彩濃厚,以倉儲業為主體,兼營運輸業和碼頭裝卸業務。因其事業發展與其他民間相關業者產生衝突,而台灣總督府亦欲推動海陸裝卸機關統一的政策,陸續由臺灣倉庫株式會社併購各大車站的運送店,改為各地的辦事處。從其會社幹部與股東組成來看,臺灣倉庫株式會社主要是為整合臺灣糖業輸出至日本的海陸體系。
關係會社
參考文獻
- ↑ 三卷俊夫. 臺灣倉庫株式會社二十年史. 臺灣倉庫株式會社. 1936.
- ↑ 陳凱雯. 臺灣倉庫株式會社 (PDF). 臺灣學通訊.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