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舞鹤遗址

舞鹤遗址位于台湾,花东纵谷瑞穗乡的舞鹤台地,介于中央山脉海岸山脉之间,是阿美族圣地,也是重要的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二支巨大石柱擎立于旷野之中,尤见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气质。由于该处地势高亢,可远眺秀姑峦溪河谷与对岸的山峦,景致优美,在花东纵谷风景区管理处的修建整理下,现已整理为石柱公园,成为瑞穗乡一处人文胜地。[1]

Satokoay(舞鹤)考古遗址位于花东纵谷中段秀姑峦溪与红叶溪汇流口西南侧隆起、称为舞鹤台地的古老红土河阶地上。考古遗址范围南北长约600公尺,东西宽约400公尺,形状似椭圆弧形。

“巨石文化”象征

1925年,日本人小泉铁旅途至此发现了巨大的石柱,同年5月16日日籍学者鹿野忠雄继之调查记录,从此“舞鹤石柱”成为记录花东纵谷“巨石文化”象征的重要遗迹。根据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于2012~2013年进行的调查与研究,考古遗址内涵含括距今约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约2,100~1,600年前的花冈山上层文化,以及约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静浦文化(阿美文化)根据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于2012~2013年进行的调查与研究,遗址内涵含括距今约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约2,100~1,600年前的花冈山上层文化,以及约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静浦文化(阿美文化),本考古遗址过去曾称为“扫叭遗址”,而现名称的Satokoay为阿美语(石柱所在之地),为在地原住民族对石柱所在空间的命名;“舞鹤”则为日治时期本考古遗址的名称。为尊重原住民族部落传统名称与本考古遗址最初命名。[2]

英国的巨石阵、复活岛的摩艾巨石像都属于神秘的巨石文化,而在瑞穗舞鹤台地上,也有一处巨石文化,重达好几公吨的石柱矗立在地面,那就是Satokoay (舞鹤)遗址,也被称做扫叭石柱。舞鹤遗址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史前文化的遗迹,有著许多当地阿美族与撒奇莱雅族的传说与谜团,让这两根高耸的石柱充满许多的想像空间。

根据部落的口述历史这里是阿美族Kalala祖先Nakaw及Sira的居所。依据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在盖新房屋的时候都要念咒语祭文(mito^sil),唱合之间也要一致。在当时族人们很快的将第一根柱子立起来,要立第二根柱子时,突遭受外族袭击,族人为了退敌暂时将工作放下,等事件平息后再继续立柱时,中断咒语祭文的族人无论怎么念唱都不对,始终无法衔接上前段的咒语祭文,柱子再也立不起来。

谜样的存在“扫叭石柱”

随即乌云密布、暗无天日、沙尘蔽天、狂风骤雨……直到大地恢复平静。族人发现所有的生活物品用具全部变成了石头,连木头柱子也变成了石柱子。故Kalala的族人自古以来每到丰年祭(ilisin)或丰年祭前,必定先来Satokoay这里告慰祖灵,向祖灵献上祭仪。[3]

这一大一小的巨石是为“扫叭石柱”,而根据考古学家判定,这两块石柱约莫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耸立于此,因此也被花莲县政府列为三级古迹。花东纵谷国家风景管理处游憩课课长韩绍华表示,关于石柱有两个说法,一是石柱上均有整齐的条状凹陷,据说是当时阿美族头目建造房子的痕迹;而另一说法,巨石的材质并非花莲当地石材,反而在台东县卑南文化遗址发现同样材质石柱,因此学者判定可能当时原住民祖先越渡100公里,使用船只将石柱载运至此,但由于至今仍无可靠证据证实此说,因此这两块巨石柱仍是谜样的存在在舞鹤台地。[4]

目录

视频

【舞鹤休闲农业区】

【扫扫叭石柱 空拍.. 花莲 瑞穗乡 三级古迹】

【舞鹤扫叭石柱 阿美盼正名Satokoay 2016-03-09 TITV 原视新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