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
航拍 |
中文名 :航拍 概述 :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 硬件 :传感器 飞行装备 |
航拍又称空拍、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此图即为空照图。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也可以自动拍摄或远程控制。航拍所用的平台包括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1]、火箭、风筝、降落伞[2]等。为了让航拍照片稳定,有的时候会使用如Spacecam等高级摄影设备,它利用三轴陀螺仪稳定功能,提供高质量的稳定画面,甚至在长焦距镜头下也非常稳定。
航拍图能够清晰的表现地理形态,因此除了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环之外,也被运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2010年代之后,由于多轴遥控飞行器的普及,有不少业余玩家进行航拍活动。
目录
历史
纳达尔是首位实现航拍的摄影师和气球驾驶者,他于1858年在法国巴黎上空拍摄。航拍的军事用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飞行员得到了发展,新沙佩勒战役是其中著名的战役之一。
用途
遥控飞机娱乐
挑战
空中摄影的挑战包括:
透视矫正-空中拍摄的照片,往往采取某一定角度拍照。这意味着,角度不正确的照片将与附近的物体大于远的物体。透视矫正扭曲的形象,以便在同等大小的物体的真实世界有同等大小的照片,见正射影像。
注册-空中拍摄的照片通常映射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例如街道、建筑物等),航空照片可以转换成一系列线的道路上载的照片。
拼接-创建一个大面积的航空照片拼接这些照片,使他们形成一个单一的大型照片,此过程将创建“天衣无缝”的图像。
著名的航空摄影师
Nadar(1820–1910)
Eduard Spelterini(1852–1931)
O.G.S.Crawford(1886–1957)
Walter Mittelholzer(1894–1937)
Ladislaus Almásy(1895–1951)
亚恩·阿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1946)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1944)
Roger Henrard(1900–1975)
Boris Carmi(1914–2002)
Roger Agache(*1926)
Georg Gerster(1928)
Irwin Scollar(1928)
Otto Braasch(1936)
Gerhard Launer(1949)
乔治‧史坦梅兹(1957)
横山松三郎:日本军人,于1878年在日本首次使用气球进行空中摄影。
德川好敏:日本军人,于1911年在日本首次使用飞机进行空中摄影)。
齐柏林:导演,执导台湾首部空拍影像制作的电影《看见台湾》。
陈敏明:办有多场摄影展览并出版多本空拍书籍。
以航拍方式拍摄的纪录片
硬件
传感器
1、AD公司的MEMS角速率传感器ADXRS150或者ADXRS300,价格一样,量程分别为150和300度/秒,国际上流行的小型飞控的首选陀螺,其精度能满足小型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数量上需要3个,分别对应3轴
2、AD公司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或者ADXL210,价格也一样,量程分别为+-2g和+-10g,也是小型飞控的首选。数量需要2个,每个2轴,总共4轴,但是有一轴是重复的
3、气压高度传感器和气压空速传感器。两个传感器虽然都是气压传感器,但是量程是有所区别的,作为高度传感器的量程通常选用:15kpa~115Kpa。空速传感器是差压传感器,其量程通常选用0~4Kpa,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
4、如果要控制直升机、旋翼机等能悬停的飞机,还需要磁传感器以获取悬停或者低速运动时的机头指向,固定翼飞机有一定飞行速度,这个传感器不是必须的。
5、如果要做自动降落功能,还必须有超声波传感器等测量对地高度的传感器。因为气压高度传感器跟气压场有关系,所以经过一段时间气压场变化后,绝对高度将会不再准确,因此飞机在自动滑跑降落时必须在离地0.5米至1米的平飘需要测量相对地面高度的传感器来完成。
飞行装备
航拍利用的无人机航拍飞控是一个集单片机技术、航拍传感器技术、GPS导航航拍技术、通讯航拍服务技术、飞行控制技术、任务控制技术、编程技术等多技术并依托于硬件的高科技产物,因此要能设计好一个飞控,缺少上面所述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不可能的,越多的飞行经历和经验能为设计初期提供很多避免出现问题的方法,使得试飞进展能够更顺利,要知道飞控的调试主要就是试飞,不比别的自控产品,试飞是高风险的,一旦坠机,硬件损坏,连事故原因都很难分析,就更难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成熟的、可靠的飞控很少的原因。
参考文献
- ↑ 太空中没有大气,飞船的飞行原理是怎样的?没有阻力如何制动? ,搜狐,2024-01-05
- ↑ 关于降落伞的10个冷知识,如最早的降落伞设计可以追溯到15世纪,搜狐,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