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色丹岛

图片来自hatenablog

色丹岛(日语:しこたんとう),希科坦岛施科坦岛,是日俄争议领土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中的一个岛屿。现为俄罗斯实际控制,属远东联邦管区萨哈林州管辖;日本则认为应属于北海道根室振兴局管辖。日本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要求俄罗斯将包括该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归还给日本。

目录

名称

日俄名称均来自阿伊努语中的“シ・コタン”(大村)。在俄罗斯也有以它曲折的海岸线的特点而命名的菲古尔尼姆岛(Фигурным)、以发现者命名的施潘别尔加岛(Шпанберга)以及奇科坦岛(Чикотан)的名称。

历史

受鄂霍茨克文化影响的原住民阿伊努人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即已出现在岛上,考古发现贝壳堆有明显的鄂霍茨克文化痕迹。

1725年,当地土人与日本来者之间发生了武装冲突。俄国人在大北极探险首次发现了色丹岛在内的千岛群岛。1739年,马丁·斯庞贝里发现了色丹岛,俄国给予命名为“菲古尔尼姆岛”。1796年,威廉·罗伯特·布罗顿以发现者的斯庞贝里的俄化姓命名为“施潘别尔加岛”。在俄国对千岛群岛的描述中,色丹岛排为第20号岛屿。

1855年2月7日,《日露和亲条约》确定千岛群岛属日本而萨哈林岛属俄国。松前藩管理千岛群岛。1869年9月20日起,属北海道根室国花咲郡,由开拓使管辖。次年春,归增上寺寺社领;冬,复归开拓使管辖,成为德岛藩稲田邦植的领地。1882年,归根室县管理。当局担心阿伊努人风俗习惯被俄罗斯人同化,对日本巩固边疆有害,1884年7月11日,在当时无人的色丹岛上安置来自占守郡占守岛幌筵岛罗处和岛的91名阿伊努人[1][2],他们原本是渔捞民,重新安置的千岛阿伊努人获得了农田,并鼓励他们养牛养鱼[3],设置了斜古丹村。由于不熟悉生活方式和气候,迁住的阿伊努人人口急剧下降,有些渐被同化为日本人。

1885年,改隶千岛国色丹郡斜古丹村,置戸长役场。1886年1月26日,廃県置庁,归北海道厅管辖。1892年,从东北地方和北陆地方有移住,在斜古丹开设小学。次年,当地阿伊努人首领雅科夫·斯特罗佐夫带领下建立了一所东正教堂。1914年,土佐捕鲸株式会社进入;2年后,东洋捕鲸株式会社进入。1927年,开通了基干道路,3年后又开通了沿南部的道路。1933年,斜古丹村更名色丹村

1945年9月1日,在千岛群岛登陆行动中,基执卡(Гижига)号布雷艇和两艘扫雷艇向岛上输送了一个步枪营,包括830人和两门炮。日驻军第4步兵旅和野战炮兵营共4,800名士兵和军官投降。1946年1月26日,GHQ 发布 SCAPIN-677 指令,停止日本对千岛群岛的管辖权。自1946年2月2日起,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色丹群岛与其他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一起划入成立的南萨哈林州,作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部分,将色丹在内的千岛群岛纳入苏联领土。1947年1月2日成为新成立的萨哈林州的一部分。8月,残留的日本住民经由萨哈林岛向北海道本土被强制送还[4]。1956年,《苏日共同宣言》发布,苏联同意在和平条约签订后转让齿舞诸岛和色丹岛,疏散了一部分岛上的人口,色丹岛和志发岛的村委会废除,1960年又重新设置色丹岛村委会[5]。1964年,苏联允许原在住日本居民参拜岛上的稻茂尻墓地和斜古丹墓地。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管理。1992年2月开展北方四岛交流事业。2004年俄罗斯曾打算归还色丹岛和齿舞群岛的行政权,惟日本坚持四岛全部归还而未达成一致。2014年12月,在岛上开放了南库里尔斯克中央医院色丹分院。2016年5月,俄罗斯向符合条件的人无偿提供北方领土土地。2017年8月,在色丹岛设立经济特区,免除关税和法人税。12月,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发布地震预测,预测该区可能会发生8.8规模强震。现在,当地俄罗斯居民普遍反对归还北方四岛予日本。

影片

【HTBニュース】色丹岛は‘ロシアのはじまり’!?现地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