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丹島
色丹島 |
---|
|
色丹島(日語:しこたんとう),俄稱希科坦島或施科坦島,是日俄爭議領土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中的一個島嶼。現為俄羅斯實際控制,屬遠東聯邦管區薩哈林州管轄;日本則認為應屬於北海道根室振興局管轄。日本宣稱對該島擁有主權,要求俄羅斯將包括該島在內的南千島群島歸還給日本。
目錄
名稱
日俄名稱均來自阿伊努語中的「シ・コタン」(大村)。在俄羅斯也有以它曲折的海岸線的特點而命名的菲古爾尼姆島(Фигурным)、以發現者命名的施潘別爾加島(Шпанберга)以及奇科坦島(Чикотан)的名稱。
歷史
受鄂霍茨克文化影響的原住民阿伊努人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即已出現在島上,考古發現貝殼堆有明顯的鄂霍茨克文化痕跡。
1725年,當地土人與日本來者之間發生了武裝衝突。俄國人在大北極探險首次發現了色丹島在內的千島群島。1739年,馬丁·斯龐貝里發現了色丹島,俄國給予命名為「菲古爾尼姆島」。1796年,威廉·羅伯特·布羅頓以發現者的斯龐貝里的俄化姓命名為「施潘別爾加島」。在俄國對千島群島的描述中,色丹島排為第20號島嶼。
1855年2月7日,《日露和親條約》確定千島群島屬日本而薩哈林島屬俄國。松前藩管理千島群島。1869年9月20日起,屬北海道根室國花咲郡,由開拓使管轄。次年春,歸增上寺寺社領;冬,復歸開拓使管轄,成為德島藩稲田邦植的領地。1882年,歸根室縣管理。當局擔心阿伊努人風俗習慣被俄羅斯人同化,對日本鞏固邊疆有害,1884年7月11日,在當時無人的色丹島上安置來自占守郡占守島、幌筵島和羅處和島的91名阿伊努人[1][2],他們原本是漁撈民,重新安置的千島阿伊努人獲得了農田,並鼓勵他們養牛養魚[3],設置了斜古丹村。由於不熟悉生活方式和氣候,遷住的阿伊努人人口急劇下降,有些漸被同化為日本人。
1885年,改隸千島國色丹郡斜古丹村,置戸長役場。1886年1月26日,廃県置庁,歸北海道廳管轄。1892年,從東北地方和北陸地方有移住,在斜古丹開設小學。次年,當地阿伊努人首領雅科夫·斯特羅佐夫帶領下建立了一所東正教堂。1914年,土佐捕鯨株式會社進入;2年後,東洋捕鯨株式會社進入。1927年,開通了基幹道路,3年後又開通了沿南部的道路。1933年,斜古丹村更名色丹村。
1945年9月1日,在千島群島登陸行動中,基執卡(Гижига)號布雷艇和兩艘掃雷艇向島上輸送了一個步槍營,包括830人和兩門炮。日駐軍第4步兵旅和野戰炮兵營共4,800名士兵和軍官投降。1946年1月26日,GHQ 發布 SCAPIN-677 指令,停止日本對千島群島的管轄權。自1946年2月2日起,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法令,色丹群島與其他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一起劃入成立的南薩哈林州,作為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一部分,將色丹在內的千島群島納入蘇聯領土。1947年1月2日成為新成立的薩哈林州的一部分。8月,殘留的日本住民經由薩哈林島向北海道本土被強制送還[4]。1956年,《蘇日共同宣言》發布,蘇聯同意在和平條約簽訂後轉讓齒舞諸島和色丹島,疏散了一部分島上的人口,色丹島和志發島的村委會廢除,1960年又重新設置色丹島村委會[5]。1964年,蘇聯允許原在住日本居民參拜島上的稻茂尻墓地和斜古丹墓地。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管理。1992年2月開展北方四島交流事業。2004年俄羅斯曾打算歸還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的行政權,惟日本堅持四島全部歸還而未達成一致。2014年12月,在島上開放了南庫里爾斯克中央醫院色丹分院。2016年5月,俄羅斯向符合條件的人無償提供北方領土土地。2017年8月,在色丹島設立經濟特區,免除關稅和法人稅。12月,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發布地震預測,預測該區可能會發生8.8規模強震。現在,當地俄羅斯居民普遍反對歸還北方四島予日本。
影片
參考文獻
- ↑ 根室花咲野付標津目梨國後色丹得撫新知占守郡役所統計概表 明治20年.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國立國會図書館.
- ↑ Прокофьев М. М. Японские ученые -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и Южного Сахалина и Курильских островов (конец XIX — первая половина XX вв.) (PDF) (Thesis): 123—125 (俄語).
- ↑ 北千島アイヌの改宗政策について (PDF). 立命館大學. [2023年2月8日].
- ↑ もっと知りたい北方領土(4) 突然やってきたソ連兵に島は奪われた. THE PAGE. 2016-10-05 [2017-06-02].
- ↑ К вопросу о необитаемости Малой Курильской гряды. ИА REGNUM. [2022-09-16] (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