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佩利
艾倫·佩利(Alan J.Perlis 1922年4月1日-1990年2月7日),ALGOL語言和計算機科學的「催生者」,由於在ALGOL語言的定義和擴充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在創始計算機科學教育,使計算機科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而成為首屆圖靈獎當之無愧的獲得者。
佩利1922年4月1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在卡內基理工學院(現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的專業是化學,1942年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因當時還處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而且在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已宣布正式參戰,因此佩利被應徵入伍,在空軍服役。
戰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生院繼續深造,改學數學,於1949年取得碩士學位,然後又攻讀博士學位,於1950年取得該學位。1951年他在美國陸軍軍械部設在馬里蘭州的阿伯丁試驗基地內的「彈道研究實驗室」(馮·諾伊曼曾在該研究實驗室當顧問)幹了一年,然後回到母校MIT參加「旋風」(Whirlwind)計算機計劃,為「旋風」編製程序。為了說明佩利參與的「旋風」計劃的意義,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計算機誕生初期的發展歷史。
《對程序設計語言的思考》(A View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Ad-dison-Wesley,1970)
《計算機科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Harper&Row,1972,1975)
《軟件可重用性》(Software Reusability,ACM pr,1989)
最後這部書分兩卷,第一卷:概念與模型(Concepts and Models),第二卷:應用與經驗(Applications and Experience),是佩利與比格斯托夫(T.J.Biggerstaff)合編的。這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著作,反映了他晚年對軟件工程的關心和重視。
佩利是在1966年8月舉行的ACM第21屆全國大會上被授予圖靈獎的。佩利發表了題為「算法系統的綜合」(The Sy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stems)的演說(刊於雜誌Journal of ACM,1967年1月,1~9頁,也可見《前20年的圖靈獎演說集》(ACM Turing Award Lectures----The First 20 Years:1966—1985,ACM pr,5~16頁)。佩利發表演說的1966年,編程還要通過專門設計的「編碼紙」(coding sheet)和穿孔卡片進行。但佩利的眼光已經描向未來。他在強調指出圖靈計算模型的重要意義以後,討論了程序設計語言和系統下一步應朝哪些方向發展,包括更豐富的數據類型和數據結構,以及與之相聯繫更豐富的操作等。佩利所指出的方向有些已被隨後的研究與開發所實現,如LISP,Smalltalk,有些則至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