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艾蒿(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 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
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
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
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目录
形态特征
艾草,草本植物,芳香且有益健。在我国,采艾治病迄今已有3000多 的历史。
艾,性温,无毒。据《本草纲目》载:“服之则走三阴,逐一切寒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 :之人为康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
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1]
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
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作用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
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药用特性
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
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
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
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2]
1、治疗各种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
亦可用鲜艾叶 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
每次服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2、治疗月经不调
经期延长: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
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不孕症: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用法: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10g,艾叶30g。
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3、针灸
面瘫: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
上置艾柱,先灸下关学x,然后由下关至颊车学x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
灸之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 (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减肥: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分别靠近关元、丰隆两学x位,熏学x10分钟左右,至局部发红为止。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能起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食用
艾草是南方一种传统的美食,用它作为原料制作出来很受欢迎,
还有一些人直接将它作为蔬菜食用。[3]
染料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