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芎䓖又名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

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

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

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

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川芎[1]

别名:山鞠穷、芎䓖香果胡䓖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芎、抚芎台芎西芎

拉丁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亚科:芹亚科

族:阿米芹族

属:藁本属

种:川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

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

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

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

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

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

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

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

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

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主要价值

毒性:川芎嗪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于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别为65.86与66.42g/kg。

川芎嗪小鼠iv的LD50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

连续4周,动物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川芎煎剂分别给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

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

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

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

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

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对心脏的作用 川芎煎剂对离体蟾蜍和蛙心脏,

在浓度在1O-5-10-4时使收缩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对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

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

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川芎生物碱,

阿魏酸及川芎内酯都有解痉作用,而藁本内酯则是解痉的主要成分。

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比较P<0.001。

4.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 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对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川芎对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给药效果好,im给药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 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肾血流量,并能利尿。

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质和抗体生成。

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脑病。

阿魏酸钠可减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

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6)与红细胞膜的结合。

川芎嗪对以平阳霉素气管内给药制备的小鼠肺纤维化发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

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

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

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

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附方

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

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

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

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

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

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

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

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

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

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

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

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目录

参考来源

  1. 防风_中药材_,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