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作者長年旅居芬蘭,身為兩個孩子的家長,透過孩子的求學過程及親身體驗,實地探訪芬蘭學校、參與教學研習、回溯其歷史及教育改革之路,收穫很多……全書沒有深奧的教育論述,沒有教條式的文字,有的是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動及震撼!這不僅是一本對芬蘭教育的透徹剖析,也是一本提供給憂心孩子未來的父母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

目錄

基本內容

作 者: 陳之華 著

作品名稱: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出 版 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5-1

版 次: 1

頁 數: 18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00687436

推薦

第一本最完整的芬蘭教育剖析,一位最懂芬蘭教育的媽媽寫給中國父母的書。

芬蘭教育為什麼能領跑全世界,這是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想知道的秘密。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最好的人生。

——芬蘭前總理 阿赫

人生究竟是一場 馬拉松長跑,還是一場只在乎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擁有完整豐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

芬蘭教育帶給我們的,將是發自內心的震撼、感動與認同。

內容簡介

芬蘭 教育體制真心把每個 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拉拔撫育、用心灌溉,給予時間、空間,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協助鼓勵養成 學習動力,從不刻意強調精英、先進、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人 能耐,從不獎勵 全勤與 整齊劃一,而將人人視為有着喜怒哀樂的平凡人性,然後從人性的根本上,去尋思如何陪着他們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長中的教育。 如此而已。

這本書涵概的內容,以7至16歲間的芬蘭基礎教育為主。畢竟,一切教育的基礎,與社會觀念的建立,來自人們小時候習慣與思維的養成、塑造。基礎教育絕對是個關鍵。

作者簡介

陳之華,英國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 視覺傳播碩士,目前旅居芬蘭, 個人博客《北國風情》,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建築、音樂、教育、旅遊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博客大獎「生命記錄」首獎。她的兩個女兒在芬蘭受數數載,配收是她對芬蘭教育全面了解後的縱深解讀。

目錄

Chapter 1 初到芬蘭的 新生活

芬蘭?Oh,my God!

戍守邊陲

初到芬蘭

「安居」難不難?

安家是大事

全身武裝,玩雪去

芬蘭學校沒有制服

女兒轉入芬蘭學校

轉學,小小年紀的挑戰

Chapter 2 芬蘭教育的特點

芬蘭教育: 見樹又見林

芬蘭教育:先見林,再見樹

重視教育,百年如一日

紮實 教改,成就今天的芬蘭教育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

芬蘭教育最可貴之處,

工作時數少,上課時數也少

芬蘭式的自我管理

老師一樣好,不用評比

師,芬蘭高中生的首選職業

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混齡教學在芬蘭,

沒有後進班,只有引導班

芬蘭為什麼要講「不讓一人落後」

零年級,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Chapter 3 芬蘭的基礎教育

通識教育的開端

尊重多元的開始

開闊與內外兼具的視野

精彩平衡的 人生路

真槍實彈的 生活教育

下課之後

英文是怎麼教的

多語言的 芬蘭人

家長會一窩蜂去選學校嗎

教育,為了吸引人才回流與國際人力

閱讀是終生資產

每日至少半小時的閱讀

閱讀環境的引導

圖書館,芬蘭的人文地標

深入各地的 流動圖書館

與芬蘭教科書的淵源

好作品,才有 出頭天

用心的出版商與編著者

芬蘭真像是面鏡子

基礎教育之後:高中與職校

Chapter 4 走訪各地的感動

文摘

版權頁: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

從2000年開始,普受國際社會重視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針對全球40餘中學生,進行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注5。

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個國家、40萬左右的15歲中學生參與測試。自2000年起,陸續公布的三次評量報告,讓芬蘭這個看似不起眼僅有530萬人口的「小國」,躍升國際媒體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點,原因就在於芬蘭學生的整體表現太出色了!

芬蘭學生們不只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項目上的評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和大家習以為常認定數理能力比較強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可貴的是,OECD評量計劃的57個參與國的學生中,沒有通過PISA測驗的平均比例超過20%,但芬蘭學生受測的失敗率卻不到5%!這種均衡的教學成果,不僅讓學生得以在「人文」和「數理」兩大範疇之間正常遊走學習,還顯示出城鄉與貧富之間的教育資源與平等受教的差異,相當之小!

「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舉世驚艷!

本來大家連芬蘭在哪裡都搞不清楚,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連好幾年,世界各國的大小參訪團體蜂湧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蘭教育成功的秘訣何在?

一團接一團來參訪,多到讓芬蘭教育機構應接不暇,其中來自西歐國家像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瑞士,甚至像北歐鄰居的冰島、丹麥、挪威,以及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等等,都派了無數的參訪團來芬蘭「取經」,更不用說來自亞洲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代表團了。

看來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種族膚色,大家都急於想知道,芬蘭是如何辦到的!?

芬蘭的教育成就始終被OECD高高舉起,絕非僥倖與偶然。

大家開始平心靜氣地思索,15歲的中學生要能達到良好的測試與評量成績,需要從幾歲開始「打基礎」?若沒有持續不斷的良好教育,與老師長期、良性的啟蒙與培養,怎麼可能在一夕之間,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呢?

2008年2月底,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寫了一篇《什麼原因使芬蘭的孩子如此聰明?》,在報導中對於芬蘭中學生的評比十分讚揚,讓一向對教育非常自負的美國媒體和教育學者們,也都想試着尋找出芬蘭教育如此均衡的原因。

只是,當所有來到芬蘭的考察者,發現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類似於大陸的快、實驗班)、孩子滿七歲才入學,學校沒有制服、沒有督學、毫不標榜精英培養、考試次數不多、學校不做排名、老師不作績效考核等等,一一打破他們原先的看法,更加使他們好奇。

其實在芬蘭,青春期的學生,從小學六年級起,女生們就開始化淡妝,塗睫毛膏或挑染頭髮,所有青少年們該有的青澀、自我,芬蘭孩子都有。但師長卻任其自然發展,沒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反倒鼓勵孩子們表現得落落大方,成熟自得。

這些年,我也從芬蘭孩子們的身上聽到、看到,也了解到他們喜歡看的許許多多美國電影、電視影集,喜歡聽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們中間風靡的流行服飾、電玩、網絡、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後記

這本書一路寫來的挑戰,就是我該以何種方式呈現?該怎麼寫?腦子裡塞滿了六年來的生活、女兒在芬蘭的學習、和芬蘭數百位教育等人士的對話、超過50所學校與機構的參訪,以及國際教育人士群聚研討的見聞。

我深怕有遺漏,而且總是經常出現新的想法與角度,一直苦思着……

我知道,在人生不同階段寫這本書,文字、筆觸和內容,必然不同。就如同國際研討會中,任何一位芬蘭專家來談教育,都會有不同的着力點、專業背景與個人經驗值。同一主題,遇上不同時間點、不同闡述者,詮釋就會不同。

但我也一直覺得,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教育,必然要對整體社會人文環境都要有所認識。畢竟,所有知識與學問之間是相通的,而教育議題,牽涉的卻絕對是社會各個層面。唯有社會上普遍建立起來的觀念與想法,才是驅動任何改革的動力。

當我聽到亞洲許多國家的學者說,不可能、不適合,我們國情不同之時,我會試着跟他們說,有可能、會適合,因為這個教育體制,很人性、很務本;當然他們仍然會一臉狐疑地追着我問,為什麼芬蘭的教師,能有如此高的社會地位?

想不到,我在國際會場中,也能以當地人與外來人的雙重身份,成為幫忙去詮釋「外人」難以理解的芬蘭現象的「代言人」。

我想,這本書,就是我試着為芬蘭基礎教育所作的第一個詮釋。不過,它終必要先告個段落。

媒體推薦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最好的人生。

——阿赫 芬蘭前總理

「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並非教育的要訣。將人生看成一場與自己比賽的「馬拉松」,不急不躁,不爭不搶。對孩子的教育,你或許會有全新的體驗。

——《中國教育報》

芬蘭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是世界公認的教育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教育是芬蘭保持卓越的國家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注重教育公平、國民喜愛閱讀、師資優良,都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劉海峰 「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席專家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芬蘭的教育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思路,在課程的三級設置、多種選修、輕鬆高考、可選式高考方面頗有建樹,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榜樣,不愧讓世界教育界冠以「芬蘭模式」的美譽。

——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 靳忠良

我從心底認可芬蘭的教育,教育是要講可持續發展的,如果早早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耗盡,怎麼能算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從今往後,我會把孩子放在人生的長河中去看待,不再只爭朝夕。

——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實驗小學教師 張亞華

芬蘭的義務教育是一個奇蹟。

——梁文道

序言

芬蘭,對我而言,是一本寫不完的書。

她開啟了我內心世界中,一扇又一扇的生命窗口,讓我學會了對自我探索的堅持、反芻,讓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意義與價值,更讓我真正去翻開一頁一頁不同的社會、人文、教育、藝術、創作價值觀,以及生命歷程里的得與失。

十五年前,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到了非洲西部大國的一座超迷你小城,自此之後的十餘年跨國搬遷,就像是忘了踩緊煞車的北極哈士奇犬雪橇,被一群活蹦亂跳的極地犬,拉着不停向前奔馳,拖往不同的文化與國度。我的視野、心靈觸角與思維層面,也在不同的人文、國度、社會游移之中,漸次開闊。

我的兩個女兒也都是我身懷六甲之際,飄洋過海,繞了地球一大圈之後生下來的。這些年來,女兒一路跟我們從非洲到美國夏威夷,再回到台灣,之後再到北歐;從美國的託兒所、台灣的學前教育與小學一年級、芬蘭的英式國際幼兒園、美式赫爾辛基國際學校,再到現在她們兩個一起經歷了近四年的芬蘭教育。

因為兩個孩子與搬遷生活,我在因緣際會下開啟了自己對於不同文化、社會與教育的反思與心靈視野。

住在芬蘭六年期間,我不斷地四處走訪、對談,原本期待的是一個全球推崇的巨人身影,但卻發現芬蘭不過是眾多平凡的民族之一,她的子民和你我一樣,都會出現大小不同的錯誤。但她們卻能平平實實地從錯誤中學習不斷修正,再想盡辦法穩穩地走好下一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