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亭相会
花亭相会 |
花亭相会对于众多秦腔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大伙多看到的是《相会》一折,也不免对该戏的其他部分产生疑问。的确在秦腔中其他折的部分找不到了。于是网上流传说:该戏原名《对玉杯》。亦有说:该戏原名《对玉环》。实际上都是不对的。它本是弋阳腔,弋阳腔明代传到北方 ,后来被梆子腔借用了他的剧目 。全本原名叫《珍珠记》。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花亭相会
原名:珍珠记
又称:高文举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
类型:秦腔
创作时间:明代
起源:弋阳腔
名字溯源
《珍珠记》,中国明代传奇作品。作者佚名。又称《高文举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写书生高文举无力偿官债,富翁王百万代为缴纳,并以女儿王金真妻之。文举后中状元,温丞相逼赘为婿。金真进京寻夫,被温氏剪发剥鞋,在相府浇花扫地,幸得老仆帮助,与文举相会。文举不敢挺身抗争,乃使金真越墙赴开封府告状,包拯审明,王、温两女共事文举。一夫二妻之俗套结果,损害了作品的悲剧力量。清以后各种地方戏均有改编本,盛演不衰。
剧种对比
而我们能看到的《花亭相会》应该为倒数第二折。《花亭相会》并非是秦腔独有剧目,在蒲剧、眉户、晋剧、秧歌(繁峙秧歌)、河北梆子等剧种中都有剧目保存。而秦腔与其他剧种出入较大可算是能够单独成戏的本子。尤其是在经过李小锋老师改编过后其独立性更强了许多。而与秦腔相对关系比较近的眉户剧在该戏的演出上感情刻画要比秦腔弱许多。蒲剧没有见过演出该戏的音频或视频。晋剧是音频的,但笔者只见过有王宝钗老师演唱的片段,所以不敢对晋剧的该出戏做任何议论,但我们可知的是从晋剧(由于未见过蒲剧本子或演出故从晋剧算起)开始内容已经和秦腔大不相同。很明显,为了要与前文衔接,该处由高文举夜坐花亭思念梅英到遇见在到听梅英讲述遭遇都是位于一地,而秦腔则是转换了地方才开始听的讲述。到繁峙秧歌,该折成为了倒数第一折。开篇却是从张梅英被困店房自卖本身开始。河北梆子也是只节选了《相会》一折,前文全无,但内容与晋剧及秧歌没有什么出入。(南方戏曲暂不列入比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