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戲樓
花戲樓,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為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後經康熙、乾隆共三朝百餘年多次擴建,面積達3163平方米。因這裡主奉關帝,又稱「大關帝廟」,因戲樓遍布戲文,彩繪鮮麗,俗稱花戲樓。
目錄
古蹟簡介
花戲樓位於亳州城北關,渦水南岸,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原名歌台,是一座演戲的舞台,是祭祀山西名人關羽的廟祠,也是明清時山西、陝西的藥商在亳州經營藥材的聯絡之地,因此稱「大關帝廟」,又稱「山陝會館」,是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專供演戲的建築。
花戲樓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為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後經康熙、乾隆共三朝百餘年多次擴建,面積達3163平方米。因這裡主奉關帝,又稱「大關帝廟」;由於戲樓上飾絢麗鮮艷的彩繪戲文和精美的磚雕、木雕藝術品,光彩奪目,後人遂以"花戲樓"之名傳呼至今。花戲樓以其表現數十齣戲文、掌故的磚雕、木雕、彩繪聞名於世[1],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細節
整座花戲樓建築,是一部精美的藝術品,其磚雕、木雕作品,秀麗玲瓏,精湛完美,形神兼備,情景交融,雅俗共賞,給人以美的享受,瞻其藝術,嘆為觀止。它對研究古代建築藝術、戲曲發展、舞台形式以及戲劇雕刻、繪畫藝術的風格流派等,均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磚雕、木雕、彩繪內容,保存了許多失傳的劇目,是研究戲劇史難得的資料。
歷史記載
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大關帝廟碑》記載:「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建新大殿,增置座樓,藻采歌台,固已極規模之宏敞,金碧之輝煌矣。」這當是東西座樓建始,戲樓增加藻井[2]彩繪。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記:「關帝廟特華內極雕縷藻繪之工,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戲樓木雕及門牆磚雕,據考可能始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最遲不會晚於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現存花戲樓原貌應是這個時期的藝術建築,可見當時戲劇盛行,舞台與戲院建造都十分講究。
視頻
花戲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一座花戲樓 半部中國史 ,搜狐,2018-05-09
- ↑ 藻井,中國傳統的建築絕學 ,搜狐,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