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花盆效應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於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一離開人的精心照料,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

在教育生態中,花盆效應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學校教育中,由於封閉或半封閉的教育體制的影響,使學生整天被關在教室里,與沸騰的現實生活脫節,加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從書本到書本,進行封鎖式小循環。這樣脫離實際的做法,很容易使學生滋長以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非觀、榮辱觀,經不起挫折,為此我們必須建立開放型的教育生態系統,讓師生走出校門,接觸自然,接觸那些體現時代精神風貌的環境。讓學生認識自然,了解社會,懂得個人在社會大系統中,以及人類在生物圈中應有的地位、責任或作用,使他們善於透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學會比較和鑑別。

花盆效應現象

花盆裡的作物受不住高溫或嚴寒。"很明顯,情境教學是一種在花盆式環境裡教學的施教方式,甚至比花盆環境要求更高。因為它不僅是人工的,"人為地創設",而且還是"典型的場景"。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種花盆式的環境中發展,意味着學生脫離了這種人為的典型環境,在非典型的﹑自然的﹑正常的生活環境中,離開了老師的精心指導,其言語能力就現出了本來的真實水平,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好。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低、寫作實用表達能力差、"學生腔"、"書生氣"以及作文中出現的重"文學化"傾向等現象,就是這種花盆式的情境教學方式帶來的不良效應的典型反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