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管
技术运用
花粉管通道法是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1]
简介
花粉粒的内壁通过花粉外壁上的萌发孔(或沟)向外伸出的细管。一般每个花粉粒萌发时产生一个花粉管,具多萌发孔的花粉粒开始可以同时长出数个花粉管,但最终只有一个继续生长。花粉管是靠其末端生长的,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管末端有一个透明的半球形区域称帽区。帽区之后的细胞质中含有多种细胞器,这与花粉管的生长有关。花粉管长到一定长度后,原来花粉粒中的内含物全部集中到花粉管的前端,花粉管从柱头经花柱到子房,再进入胚珠及胚囊,将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及全部内含物释放到胚囊中,以便受精作用的进行。花粉管是雄配子体的一部分。[2]
参考文献
- ↑ 水稻花粉管萌发和伸长基因GORI微信
- ↑ 花粉管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