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花街節 (宜良端陽花街節)

花街節 (宜良端陽花街節)

宜良端陽「花街節」是宜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起源於明代,又稱做花市、花會。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花街節
  • 別稱: 花市、花會
  • 節日時間: 每年五月
  • 流行地區: 宜良 節日
  • 起源 :明代
  • 節日活動: 賞花、買花、賣花

目錄

1 環境

2 習俗

環境

宜良 端陽「花街節」是宜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起源於明代,古稱花市、花會,是宜良縣在滇中地區最具影響的節日。 宜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16.81℃ ,無霜期超過300天,境內水源豐富 ,冬春陽光充足,夏秋雨水充沛,對花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宜良有悠久的種花、賞花歷史。早在明清時代,宜良就開始引種栽培花卉,清朝年間,盛行於富有人家和寺院。民國初年,全縣花卉已有250餘個品種。

到70年代,復甦後的宜良花木生產面積超過百畝,品種100餘個,以著名的「萬家花園」為基地,雲南山茶花、白蘭花、梔子花、桂花、三角梅、蘭花等倍受青睞,成為省內頗有影響的傳統花卉。

全縣花卉種植面積已經超過萬畝,種植品種有1100多個,花卉業產值上億元,成為省內最大的盆花、盆景和花卉苗木供應基地。

習俗

邑中舊有古聯云:「赤水書聲琴韻雅,匡山鳥語花香多」,成為了宜良縣情的一個顯著特徵。

進入五月,當年的春種已畢,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暇和精力,可以移情而他顧,花卉閒事進入人們的生活,加之傳統的端陽節到來,兩節合一,更使節日內涵得以充實。自明代古稱的「花市」、「花會」一直沿續至今,「花橋」這一沿用至今的歷史地名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是花街節的產物,也是花街節歷史的有力見證。

「花橋賣花四百年,年年花街端陽節」,宜良花街習俗已從傳統的春季花市中分離出來並獨立地存活而發展,在每年農曆端陽「花街節」到來之際,宜良縣城就被盆花、盆景和各種花卉苗木裝扮一新,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縣城賞花、買花、賣花,花如海,人如潮,宜良端陽「花街節」越來越享有盛譽。

如今,端陽花街節作為全縣人民共同創造享有的傳統民俗節日,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以花為媒,以花會友,凝聚人心,提升人氣,更融入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宜良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徵。[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