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苔(中药材)
芸苔,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芸苔Brassica campeatris L.的嫩茎叶。具有散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芸苔
汉语拼音:Yún Tái
别名:胡菜、寒菜、台菜、芸薹菜、薹芥、青菜、红油菜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散血,消肿
主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芸苔
拼音名:Yún Tái
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原形态
油菜(《便民图纂》)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茎粗壮,无毛或稍被微毛。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呈琴状分裂,长18~25厘米,宽4~8厘米,先端裂片长卵圆形或长方状圆形;茎中部及上部的叶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方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半抱茎。花序成疏散的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微向外伸展,排列为2轮,内轮萼片基部稍膨大;花瓣4,鲜黄色,呈倒卵形,上具明显的网脉,排列成十字形,全缘,具长爪;雄蕊6,4强,排列为2轮;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层膜质隔膜隔成假2室。长角果,长2~4厘米,直径约5毫米,先端具一长喙。种子多数,黑色或暗红褐色,有时亦有黄色,近圆球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3~5月。果期4~6月。
本植物的种子(芸苔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份
含少量槲皮甙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多糖、一种12S球蛋白。
性味
辛,凉。
- ①《千金·食治》:"味辛,寒,无毒。"
-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 ②《本草求真》:"入肺、肝、脾。"
功能主治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 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 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 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
-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 ⑤《开宝本草》:"破癥瘕结血。"
- 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 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
- 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
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 ①《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堵病,及产后、痧痘。疮家痼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附方
- ①治劳伤吐血:红油菜一窝(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 ②治诸丹:以芸苔菜热捣厚封之。如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纵干亦封之勿歇,以绝本。(《千金方》)
- ③治小儿赤丹:芸苔菜汁服三合,滓敷上。(《千金方》)
- ④治天火热疮,初出似疿子,渐渐大如水泡,似火烧,疮亦色,热翕翕,须臾浸淫渐多:芸苔菜不限多少(捣,绞取汁),芒硝、大黄、生铁衣各等分。捣大黄末相和芒硝等;以芸苔汁调和稀糊,以秃笔点药敷疮上,干即再点,频用极有效。(《近效方》)
- ⑤治毒热肿:蔓菁根三两,芸苔苗叶根三两。上二味,捣,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近效方》)
- ⑥治女人吹乳:芸苔菜捣烂敷之。(《日用本草》)
- ⑦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煮芸苔菜,取汁二升服之,并食干熟芸苔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研其子,水和服之。(《千金方》)
- ⑧治豌豆疮:煮芸苔洗之。(《千金方》)
- 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苔(捣,绞取汁)二合,蜜一合。同暖令温服之。(《圣惠方》)[2]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