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墙
城墙特色
苏州城墙是独特的,拜苏州特有的水乡布局所赐,城墙并不是常见的方形,而是呈现出不规则的长方形。顺着河道,每座城门都建有水陆两座,据《苏州市志》记载,八座城门为:“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
“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将粗狂的城墙与江南秀气的护城河联系在一起,这在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城墙界的“异类”。陆门大气,水门秀雅,因此苏州古城墙在恢弘气质之外,又新增了种玲珑精致的。
更让人骄傲的是,2500多年来,苏州城墙未曾改变过位置,只是周长略有变化,基本维持在25公里左右。或许正因如此,才让苏州城屡次遭受毁灭之后,仍保存着完好的文化和规模。
历史发展
苏州城墙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末期。雄才大略的伍子胥,指挥上万筑城大军,构建起了中国最早的城墙之一。陆机在《吴趋行》中写道:“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当时的城墙由泥土夯筑,一层土加一层土的夯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各国统治,拆除各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苏州城墙就这样消失了。因此现在对城墙挖掘,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汉代。
公元922年,苏州城墙迎来新生,土墙变成了砖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并在外增加了“马墙”,使得城墙一下霸气许多。 之后的岁月里,古城墙几经消亡,几经重建,它熬过了风雪地震,熬过了车马战火,熬过了时代摧残,终于还是于1958,消失在了人为拆除中。
古城墙8大城门几乎全被拆除掉,从此蓝天下不再见古城墙绵延的天际线,护城河的水波里,也不再有城墙秀美的倒影。
2011年,苏州开始对城墙进行修缮,复建了部分城墙面貌,“相门”由此而来。 这里古称“匠门”,因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得名,城门旁边便是浩浩荡荡的护城河。
旅游指南
城墙可免费登上参观,站在城墙上,可眺望远方的高楼。城墙很宽阔,曾经的角楼变成了茶馆,很多当地人坐在桌椅上喝茶闲聊,见惯了大世面的苏州人,永远过得如此轻松写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