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叶雪莲(凤毛菊属植物)
苞叶雪莲(学名:Saussurea obvallata (DC.) Edgew.)是菊科、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稠密的褐色纤维状撕裂的叶柄残迹。茎直立,有短柔毛或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卵形,两面有腺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大,无柄;最上部茎叶苞片状,膜质,黄色,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包围总花序。在茎端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无小花梗或有短的小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外层卵形,中层椭圆形,内层线形。全部苞片顶端急尖,小花蓝紫色,瘦果长圆形,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7-9月开花结果。
目录
分布范围
苞叶雪莲分布于中国甘肃(天水)、青海(祁连山、门源)、四川(乡城、汶川、甘孜、松潘、德格)、云南(丽江、贡山、德钦、中甸、维西)、西藏(察隅、墨脱、波密、林芝、错那、隆子、拉萨、亚东)。克什米尔、尼泊尔及印度西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苞叶雪莲为多年生草本,高16-60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稠密的褐色纤维状撕裂的叶柄残迹。茎直立,有短柔毛或无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达8厘米;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卵形,长7-20厘米,宽3-6厘米,顶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两面有腺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大,但向上部的茎叶渐小,无柄;最上部茎叶苞片状,膜质,黄色,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达16厘米,宽达7厘米,顶端钝,边缘有细齿,两面被短柔毛和腺毛,包围总花序。头状花序6-15个,在茎端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无小花梗或有短的小花梗。总苞半球形,直径1-1.5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中层椭圆形,内层线形。全部苞片顶端急尖,边缘黑紫色,外面被短柔毛及腺毛。小花蓝紫色,长1.8厘米,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10毫米。瘦果长圆形,长5毫米。冠毛2层,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长5毫米,内层长,羽毛状,长1.2厘米。花果期7-9月。[1]
主要价值
栽培技术
种子保温催芽育苗
筛选苞叶雪莲种子。在每年3月至4月份,先用15-40℃的温水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稀释成生长调节剂溶液,用生长调节剂溶液浸泡苞叶雪莲种子,6-8小时后捞出晾干,然后使用强力生根粉稀释成水溶液,浸泡苞叶雪莲种子1-2分钟,再将苞叶雪莲种子播种到营养基质中,播种温度15-25℃,土壤湿度55-66%,播种6-9天出苗,在营养基质中生长60-90天成幼苗。
组织培养育苗:
①选择植株健壮,生长60-90天的苞叶雪莲幼苗,用流动水清洗干净。
②将清洗过的幼苗或茎部或叶片用的酒精浸泡10-20秒进行表面灭菌。
③将灭菌的幼苗或茎部或叶片置于0.05-0.2%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4-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漂洗4-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④用无菌剪刀将幼苗或茎部或叶片剪成0.3-0.5平方厘米大小的块状,在无菌条件下将此块状接种到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每个培养基接种-块。
⑤培养将接种过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置于20-25℃、湿度55-60%的暗室内培养5-7天后,再在每天光照8-10小时,光照强度70-90微摩尔/平方米/秒的环境下培养20-30天诱导根、芽的形成,并生长成苞叶雪莲小植株。
⑥移栽到营养基质中将诱导培养生长出有根有芽的苞叶雪莲小植株移栽到营养基质中,盖上塑料薄膜,在营养基质中培养幼苗80-100天。
田土移栽成活
移栽前,对移栽田土进行深翻细耕,施加1000-2000千克/亩的有机肥,翻入土内至平整,然后将培养成的幼苗进行堆垄栽培,垄高20-25厘米,垄宽25-30厘米,株距25-30厘米。
种植管理:
苞叶雪莲移栽后,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50-60%,土壤干旱要及时补水。移栽后的70天后,施加磷酸钙肥,用量是20千克/亩,喷洒0.1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苞叶雪莲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