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
苦木 |
中文学名:苦木 别称:土樗子、苦皮树、苦胆木、熊胆树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科:苦木科 属:苦木属 |
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茎类圆形,粗达30cm,或切片厚1cm。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散布不规则灰白色斑纹。树心处的块片呈深黄色。横切片年轮明显,射线放射状排列。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气微,味苦。[1]
目录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纹,小枝绿色至红褐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沿中脉有柔毛。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绵4~5出数。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有宿萼。花期4~6月。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秋叶红黄,可为风景树。
分布范围
栽培技术
选地
选地、整地栽培地应选择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杂木林,次生林山区沟谷地、缓坡地带,坡度不超过IO一15度,肥沃的棕色森林土、砂质土。播种前进行整地。
繁殖方式
适宜种植时间为4-10月。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阳偏斜时,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条播,株距可依土质肥瘠、管理粗细、排灌难易而定。种子播人沟内后,覆土2-3厘米,镇压即可。
田间管理
(l)水分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生长期应注意排水。
(2)搭架苗高30厘米以上应塔架扶蔓。采取人工搭架时,可将各种树枝搭成篱笆支架,可利用小乔木或灌木,如蔓荆子、山毛豆等。
(3)施肥生长期每年施农家肥2-3次。
病虫害防治
东北苦木在生长期间病害较少,主要是虫害。
(1)马兜铃凤蝶幼虫在7\9月咬食叶片和茎。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②发生期用90%的敌百虫500-800倍液喷洒。
(2)蚜虫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洒。
采收加工:秋冬两季割取基部,去掉头尾和幼枝,刮去外表木柱质粗皮,晒干。干燥过程中,将藤茎理直,至七八成平时,按直径粗细分档扎捆,再继续干燥即成。
留种技术: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留种。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化学成分: 含苦木内酯A~N(nigakilactone A~N)、黄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缩醛C~C,并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Ⅰ-羟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功效】 抗菌消火,祛湿解毒。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湿疹;毒蛇咬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一定毒性,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别名】苦皮树、苦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狗木、熊胆树、土樗子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 的干燥枝及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
相关配伍
1、治阿米巴病疾:(苦木)茎枝15g,石榴皮15g,竹叶椒根9g。水煎,分2次服。
2、治菌痢:(苦木)茎枝9-15g。研粉,分3-4次吞服。(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局部化脓性感染和预防外伤感染:苦木500g,粉碎过120目筛,与凡士林500g制成软膏。化脓处先用苦木水洗净,外敷,每日1-2次。[《中草药通讯》1977,(9):28]
4、治疮疖,体癣,湿疹:(苦树)茎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